南京理工大学 核事故早期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仿真设计

核事故早期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仿真设计

当前国内核电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核应急技术也受到国家的关注与重视。核事故应急监测作为核应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核事故性质评价以及核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核事故应急监测主要包括早期、中后期和后期应急监测3个阶段。早期应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种类、数量及影响范围,主要任务是获得烟羽特性和地面辐射水平等监测数据,为核事故防护决策和放射性污染控制提出科学建议。

负责人:杨毅 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查看项目
南京理工大学 核事故早期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仿真设计

南京理工大学

实验简介

当前国内核电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核应急技术也受到国家的关注与重视。核事故应急监测作为核应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核事故性质评价以及核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核事故应急监测主要包括早期、中后期和后期应急监测3个阶段。早期应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种类、数量及影响范围,主要任务是获得烟羽特性和地面辐射水平等监测数据,为核事故防护决策和放射性污染控制提出科学建议。

设计原则

本实验按照核事故早期应急监测过程与方法进行设计,采用“虚拟现实”教学方法,以任务为导向,将学生带入“核事故”的场景。通过对贯穿实验任务各环节辐射环境监测知识和放射性检测基本技能的应用,为学生在仿真演练中形成积极互动,达到传授核专业知识、提高事故条件下应对能力、拓展核事故应对时所涉及多方位视野的实验目的,软件所设六个环节,20个交互步骤,使学生了解、掌握核事故早期应急的监测内容与方法,对核应急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实验目的

1、对放射性监测点进行布置与设计

2、对选定的能谱探测仪器进行能量标定,给出标定函数

3、对选定的能谱探测仪器进行效率标定,给出标定函数

4、对剂量率监测仪进行刻度,给出标定函数

5、对样品放射性测量,给出样品活度浓度

6、按照放射性监测点的剂量率数值,给出剂量率分布图

7、给出事故所释放的放射性种类、总活度、等效I-131活度

8、给出核事故的预判等级

实验要求

本实验系统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辐射环境监测基本知识,熟悉常规放射性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参数设定,能够对放射性特征和放射性水平进行分析,基本了解核事故状态下放射性物质的扩散特点,明确对放射性总量或碘-131等效放射性活度与核事故等级的关系。


核辐射防护虚拟仿真实训.png核辐射监测仿真实验.png放射性污染控制虚拟仿真实验.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