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内涵,新标准!“新双高”与首轮“双高”大不同
近期随着首轮“双高院校”验收结果出炉,各地职校也陆续开启了“新双高”申报的准备工作。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谈到“新双高”建设时表示,要聚焦破解产教深度融合这一本质难题,深化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示范和标准建设,在校企双向赋能、双向奔赴,形成发展命运共同体,重塑职业教育发展新体制。
首轮“双高计划”的不足之处
首轮“双高计划”从2019年开始,遴选出了56所学校和141个专业群。五年来,国家、地方、企业三方的投入合计达到了645亿,全国“双高计划”院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首轮“双高计划”建设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
第一,改善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建设上,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没有显著提升。
第二,“双高计划”院校所属地区对“双高计划”建设的参与度不足,“双高计划”院校服务于地方和所在省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主体性不足。
第三,“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特色化发展不够鲜明,同质化较强。
基于此,“新双高”要有新内涵、新标准。要引导“双高计划”院校由原先的基础好、条件好,转向服务好、支撑好。眼睛向外,教育的小逻辑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思考学校建设是否对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要用学校专业、师资等各个方面提升后的贡献力和服务力来评判“双高计划”建设的成效。
“新双高”与首轮“双高”大不同
一是目标定位
首轮“双高计划”侧重于提升院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自我循环发展。
而“新双高”将要求院校从注重自身循环发展的小逻辑,转到服务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大逻辑上。真正把自身改善和循环的能量,转化为服务力、贡献力,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遴选标准
目标定位发生变化,遴选标准也理应全面升级。新的遴选标准将围绕五个核心维度展开,即社会需求适配度、基础条件支撑度、目标措施达成度、政策机制与投入保障度、建设成效贡献度。
遴选标准的变化意味着,单纯注重内部建设的院校在“新双高”遴选中将不占据优势,如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缺乏有效支撑、难以达成既定目标或贡献度不足,将很难进入“新双高”的行列。
三是实施方式
首轮“双高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直接遴选,“新双高”则要采用地方、国家级联合体、共同体共同遴选推荐的方式。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目标提出个性化的申报方案,并自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地方也可以根据区域发展实际与需求,展开综合评估。这种实施方式将有效提升地方及区域对“双高计划”建设的参与度、激发参评院校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动性。
四是任务变化
要由眼睛向内转变为眼睛向外。职业院校要积极对接地方产业、区域战略、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大国外交布局体系建设、民生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发展需求。只有真有水平、真有特色、真有贡献的院校才有机会进入“新双高”行列。
结语
“双高”到“新双高”的演进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新双高”的新要求不仅为高职院校指明了新的发展路径,也将会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新担当。瞄准新一轮“双高计划”的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定位,自觉肩负起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责任,做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与推动者。
相关推荐
-
“新双高”视角下,虚拟仿真赋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在新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专业需紧密围绕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凭借其突破时空限制、降低实践成本、增强交互体验等优势,成为破解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瓶颈的关键路径,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
恒点助力江苏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教师“AI+虚拟仿真”能力素养提升
近日,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装备制造大类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恒点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对培训教师开展《AI+虚拟仿真赋能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暨教育智能化建设与应用》讲座。报告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教育和应用;职业智能知识库、实践目标图谱、职业能力图谱的建设与应用;虚拟仿真智能化升级等内容等内容进行了经验分享。
-
虚拟仿真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多个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恒点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中“三高三难”问题,同时融入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模块,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
-
虚拟仿真激活非遗生命力, 赋能职业教育新双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实训基地由非遗技艺博物馆展示区、非遗技艺虚拟仿真练习区、非遗技艺教学资源研创区和非遗技艺制作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通过恒点自研的虚拟仿真硬件设备和系统,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专业金基地建设。
-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非遗技艺传承,破解教学痛点
《非遗专业教学痛点及转型》:非遗专业面临资源稀缺、成本高、时空限制等问题,亟待数字化转型。教育部《意见》指出,职业院校应推动非遗进校园,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可通过实训平台学习非遗。然而,实训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痛点与难点,需要进一步改革。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以其独特的优势为非遗专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非遗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
AI+虚拟仿真:职业教育智慧化变革新引擎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职业教育正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挑战,亟需转型。“AI+虚拟仿真”结合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践与教学成为解决传统实训痛点的重要方法。恒点建设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重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练、评”全链条、全流程。通过构建复杂场景,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
乘风破浪,逐光前行 | 恒点举办第一季度优秀员工表彰大会
恒点将以此次优秀员工表彰大会为新的起点,在公司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朝着下一步发展目标奋勇前进,在虚拟仿真领域持续深耕,为推动行业发展、实现教育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更多的力量。在团队建设方面,恒点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学术交流、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打造一支更加团结协作、富有创新精神和战斗力的团队。
-
盛夏同欢,共悦生辰 | 恒点举办4、5、6月员工集体生日会
恒点举办4、5、6月员工集体生日会,生日会不仅让小伙伴们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未来,恒点将进一步丰富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深化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合作,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专业特点,开发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助力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开启数字文旅实践教学新篇章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当下,“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正深刻变革数字文旅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为实训教学注入新动力。针对职业院校在应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要点,结合传统文旅产业的实训痛点,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数字文旅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打造专属于数字文旅职业教育的“人工智能+虚拟仿真”解决方案,构建虚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