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融合,职业教育将迎来大洗牌
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近日在天津开幕,本届大会以“创新赋能未来,技能塑造人生”为主题,顾名思义,创新将成为这一阶段职业教育的关键词。
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具备创新能力、掌握新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无疑起到关键的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量子信息、元宇宙等高新科技日新月异,智能制造正在取代传统的机械操作乃至手工技能。
传统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在新形势下更加凸显。如何建立和完善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掌握高新技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重要议题。
凡事先谋而后动。科技、人才、教育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实际上相辅相成。理清思路至关重要,如何以技术创新推动教育创新,以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创新型人才掌握创新型技术,并推动技术不断创新,成为政府、企业、学校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以“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平行会议中强调,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校企双向发力,推进“四个合作”。
四个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办学,即校企共建专业、学院,乃至实训基地;合作育人,即广泛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合作就业,即面向企业用人需求,做好产业、专业、就业衔接,提高人才有效供给;合作发展,需要创新校企利益共享机制,探索集体会商、工作项目、桥接平台、市场运作等运行方式,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让企业在合作发展中真正受益。
作为一家致力于科技教育事业的公司,恒点在产教融合基本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坚持做好科学技术赋能教育培训的工作,以产品、技术研发推动教育方式变革,不断发掘科技教育潜力,探索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项目,为职业教育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系统性的虚拟仿真教育解决方案。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和企业双向发力,相互成就、共生共长,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需要不同行业、角色的企业、教育、研究机构乃至政府,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方能着力解决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不够协调,与行业发展不够紧密的问题。
专业、教材、课程、师资、实践是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为此,恒点借助虚拟仿真、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新型数字技术,基于真实岗位作业环境,与校方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配XR数字融合工作站、3D-LED大屏等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设备,并实现定制化、模块化的配置方案。大大改善了职业教育教学实训中一些“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场景应用,既重视理论,也重视实践实训。
同时,恒点还开发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VRC-Editor,其基于零编程、流程化、模块化的使用理念,降低了使用门槛与对技术人员的依赖。依托该软件建设研创中心,校方可以根据自身与学生实际情况及具体需求自行编辑内容,科学设计、生产、优化配套课程资源。
恒点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不仅提供了软硬件技术工具,而且将对整个教育行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理论结合实践的素质教育得以实施。虚拟仿真技术赋能下的实训项目,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掌握新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对于高新科技变革浪潮下的企业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更有助于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科技、教育三要素形成良性循环。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电力市场交易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电力市场交易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恒点推出的电力市场交易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能够在低风险、高效率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直观感受电力市场交易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该实验平台以实际电力市场交易为蓝本,高度还原了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发布、市场申报、市场出清、结果发布等。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扮演发电商和售电商的角色,进行虚拟报价操作,体验真实的市场交易过程。
-
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助学、助教、助研、助管。推进职业教育“教”与“学”的数字化改革,探索AI驱动的课程设计、沉浸式教学场景、个性化学习路径等,同步构建多模态教学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强化教学过程成效追踪与学习行为预警。推动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教科研改革,研究构建职业教育教科研AI数据库,提高职业教育战线教科研效率和质量。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关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经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特组织开展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征集工作。面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征集并遴选一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
案例分享|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
芜湖铁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教育传承长期受制于多重瓶颈。以《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经典作品为例,其构图精髓,很难通过口头讲解或平面示范传达。针对上述痛点,恒点与东南大学共同打造了“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验涵盖了富春山居图的复原图绘制、铁画的制作流程与工艺等九个知识点,帮助学生从铁画工艺系统学习到简单部件的样例制作,再到富春山居图铁画的虚拟制作。
-
以虚拟仿真为笔墨,绘就美术教育新画卷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针对现实困境,恒点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实践教学,高度还原美术创作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画室之中。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画笔、颜料和画纸,尝试各种绘画技巧,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通过虚拟仿真,学生能够在数字世界中感受笔墨丹青的魅力,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数字教育新趋势,恒点以技术领航教育生态
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虚拟仿真重塑教学场景、AI驱动产教深度融合、职教出海构建全球技能网络……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支点,通过虚拟仿真设备研发、虚拟仿真实训室搭建、虚拟仿真在线学习系统建设等,正深度参与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赋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
-
虚拟仿真如何点亮教育数字化未来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职业教育正从“3C”(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迈向“3I”(国际化、智能化、集成化)。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和高效的学习体验。恒点以其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和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成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动者,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
“新双高”政策导向下,虚拟仿真如何重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需聚焦 “技术+艺术+产业”三维融合。基于此,恒点打造“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通过数字创作全流程XR工作站、XR拍摄系统、混合现实大空间(空间计算)开发体验系统、高精度动捕系统+数字人等虚拟仿真硬件设备,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双高计划”建设,赋能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