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进入2.0时代,引领职业教育新变革
人工智能赋予了教育教学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虚拟仿真作为战略创新的突破口,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推动学科教学的新动力,虚拟仿真建设已进入2.0时代,各级学校应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的结合,强化虚拟仿真项目“体系化、标准化、装备化、智能化”建设,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
虚仿2.0教学新形态
“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2.0”概念的提出是从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开启的——
“在中小学校、高等教育、职业学校建设一批虚拟现实课堂、教研室、实验室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支持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重点项目。”这是对于2026年教育新图景的要求和期盼,也是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现代前沿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导向。
从“1.0”的信息化、网络化硬件建设到“2.0”的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中备受关注和重视的创新教学方法。各级部门对此也频出举措,从教学实践、资源建设、技术融合等方面给予职业教育虚拟仿真2.0进行政策支持与引导。
2023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发布了11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提出到2025年建成200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虚仿基地,带动各地1000个左右区域示范性虚仿基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说明》要求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开展虚仿基地建设,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专业实训教学质量。
推进“虚拟仿真教学2.0”建设,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育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助力虚仿2.0转型
近年来,随着教育数字化发展,不少职业院校借助虚拟仿真、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新型数字技术,构建出基于真实岗位情境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大大推进了职业院校虚拟仿真2.0的建设与转型。
根据《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的要求,要不断提升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搭建“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配置相应的虚拟仿真实训设备,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高投入、高耗材、高危险、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问题。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平台搭建和虚拟仿真内容资源建设三个部分。
硬件设施建设包括配备高性能的XR数字融合工作站和智慧交互指挥官(服务器),以确保虚拟仿真软件能够流畅运行。配置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如VR头盔、位置追踪器、手柄等,以提供深度沉浸的学习体验。同时,多功能交互式显示设备,如3D-LED交互显示系统、MR智能互动沙盘、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以及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也是重要的辅助设备。
虚拟仿真共享平台用于对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虚拟仿真实训设施设备和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进行跨专业、跨院校、跨地域的统筹管理。包含公共信息管理、实训应用管理、实训资源管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等核心功能模块。
内容资源建设主要包括通过VRC-Editor虚拟仿真编辑器,老师能够自主开发各类虚拟仿真课程资源,为优质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职业教育进入“虚拟2.0”新时代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是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其基本逻辑和根本原则是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补充及优化。职业教育正在从传统的“理论加实践”模式,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推动了我国数字教学产业的发展,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的痛点——
1、突破时空限制
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实训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2、沉浸式学习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元素,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践性操作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实训内容和多样化的实训方式,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实践操作,锻炼动手能力。
4、安全性高
由于实训环境是虚拟的,因此可以避免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事故,保障学生的安全。
对于学生而言,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提供的沉浸式学习场景,打破了传统实训室的固化限制,让学生能够反复操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技能训练效果。对于教师而言,高度仿真的实训环境可以作为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创新的载体,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产教融合。
结语
伴随“科教强国”“数字强国”建设,数字化转型将深刻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虚拟仿真实训手段的运用,以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必将随之得以强化。
在国家大力发展技术工种和推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虚拟仿真2.0正引领职业教育新变革,为新时代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推荐
-
打破癌症诊断教学困局,虚拟仿真实现临床实战常态化教学
在医学院校和职业卫生类院校的课堂上,癌症诊断教学长期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恒点通过情景化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将虚拟现实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癌症诊断全流程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实现真实临床场景的“无风险复刻”。通过虚拟仿真,学生可以在安全环境中反复试错,培养临床决策能力,打破了临床实践机会不足的瓶颈,为医学教育提供完善的虚拟临床解决方案。
-
AI+虚拟仿真,助推虚拟仿真智能化发展
AI技术与虚拟仿真的融合,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力地推动了虚拟仿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恒点AI技术强势赋能虚拟仿真项目,打造实践目标图谱、能力图谱和学习图谱。其中,实践目标图谱为学习指明方向,学习图谱助力学生高效达成目标,能力图谱则对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和反馈,进一步指导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的优化,构建智能化虚拟仿真学习新生态。
-
“新双高”视角下,虚拟仿真赋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在新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专业需紧密围绕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凭借其突破时空限制、降低实践成本、增强交互体验等优势,成为破解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瓶颈的关键路径,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
恒点助力江苏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教师“AI+虚拟仿真”能力素养提升
近日,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装备制造大类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恒点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对培训教师开展《AI+虚拟仿真赋能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暨教育智能化建设与应用》讲座。报告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教育和应用;职业智能知识库、实践目标图谱、职业能力图谱的建设与应用;虚拟仿真智能化升级等内容等内容进行了经验分享。
-
虚拟仿真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多个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恒点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中“三高三难”问题,同时融入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模块,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
-
虚拟仿真激活非遗生命力, 赋能职业教育新双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实训基地由非遗技艺博物馆展示区、非遗技艺虚拟仿真练习区、非遗技艺教学资源研创区和非遗技艺制作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通过恒点自研的虚拟仿真硬件设备和系统,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专业金基地建设。
-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非遗技艺传承,破解教学痛点
《非遗专业教学痛点及转型》:非遗专业面临资源稀缺、成本高、时空限制等问题,亟待数字化转型。教育部《意见》指出,职业院校应推动非遗进校园,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可通过实训平台学习非遗。然而,实训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痛点与难点,需要进一步改革。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以其独特的优势为非遗专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非遗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
AI+虚拟仿真:职业教育智慧化变革新引擎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职业教育正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挑战,亟需转型。“AI+虚拟仿真”结合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践与教学成为解决传统实训痛点的重要方法。恒点建设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重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练、评”全链条、全流程。通过构建复杂场景,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