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赋能人才培养,助力无人机“领航”低空经济
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低空司)正式亮相。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低空经济发展司是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的职能司局。
所谓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航空器为主要载体,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各种低空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它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是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无人机“领航”低空经济
带动多产业发展
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低空经济一端连着高端科技创新,一端连着低空飞行应用,绿色低碳、跨界融合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特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为33.8%。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经济是少数能同时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新兴经济业态。而无人机则是低空经济领域增长最为显著的赛道之一。
在第一产业中,无人机可用于检测、监测以及施肥等,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在农林牧渔领域,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主要涉及检测、监测,以及无人机施肥等,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
在第二产业,低空经济涉及的产业链复杂,能带动装备制造等多个方面。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低空空域的开放和利用,通用航空器的需求将大幅增长,这为通用航空器的研发制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无人机的生产和销售还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无人机零部件制造、无人机维修保障等。
在第三产业,包括物流配送、楼宇经济等服务业,低空经济能带来全新业态,推动经济发展。物流配送方面,无人机在物流快递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大中型无人机用于货运。
今年以来,我国各地都掀起了低空经济的热潮。由于低空经济涉及范围广、产业链长,又是新兴领域,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缺口问题日益显现,教育行业亟待发力和破题。
为低空经济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多地院校相继发力无人机专业建设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人才短缺的挑战。当前,国内高校正争相布局低空经济相关的专业,职业院校在此前无人机操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契合企业需求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传统航校也入局低空领域,基于传统民航飞行、民航运输等专业开设新的学科和专业。
为加强低空经济领域人才培养,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的部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
还有的高校则以设立研究院的形式为低空经济提供支持。11月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工信部支持设立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12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低空经济空间智能技术研究中心,将极大促进地理信息科学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
除了研发、设计等无人机上游环节的人才培养,全国各职业院校主要涉足在无人机生产、检测与维护以及无人机操控等方面的技能人才培训。
仅在今年12月,就先后有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地矿职业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等学校,举行低空经济产业相关学院的授牌仪式。目前全国开设无人机专业的中高职院校约有超过300家,技工院校有100多所。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广东、山东、北京等多个省份已将培养无人机专业人才写入各地产业发展规划。
虚拟仿真赋能无人机人才培养
随着无人机应用的不断扩大,对无人机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无人机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实训教学中,存在着空域申请难、设备成本高、实训难度大和风险大等问题。
恒点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AR、VR、MR等技术,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搭建了沉浸式的无人机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室,通过模拟真实的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且高效的无人机操控训练平台。
南航的无人机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室分为实体教学区、VR互动教学区、移动VR教学区,深度融合室联网技术、多终端跨平台教室系统,配备了PC端VR头盔、移动端VR头盔等最先进的装备,带来沉浸式、交互式的虚拟仿真教学。
在恒点开发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中,实验本着“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原则,围绕问题导向的任务线索展开,即“装配多旋翼无人机并实现群体协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需要首先完成多旋翼无人机的装配和调试,保证无人机能够平稳飞行;然后构建无人机间无线通信网络,保证无人机与其邻居节点之间可靠的信息传输,最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无人机群体协同与自主避障。
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为解决学校无人机专业实训“三高三难”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成为培养低空经济人才的新路径。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助力仪器类专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仪器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随着教育数字化加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正在教育领域大放光彩。恒点作为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
-
虚拟仿真技术 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
交通运输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系统集成与兼容性问题日益凸显。为应对这些挑战,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交通运输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训练平台,提高应对复杂状况的能力。虚拟仿真技术,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企业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
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民航安全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安全生产列为“数字化赋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五个重要领域”之一,明确要求“建立基于智能建造、数字孪生的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航空情景,开展航空事故隐患排除、应急处置相关的教育与培训。节约了成本也让学生经历了实训过程。恒点以人工智能、虚拟仿真为抓手,助力民航加快数字化产业升级,推动社会发展。
-
政策解读 | 从“双高计划”到“新双高”,虚拟仿真能做什么?
“新双高”目的在于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而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迅猛进步对教育教学模式构成了新挑战。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但也有种种限制。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企业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
-
重磅!新增23校!第二轮“双高计划”院校增至220所
第二轮“双高计划”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6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6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每个高水平专业群经费投入为1000万/年。《第二轮“双高计划”标准框架》包括思政工作的引领度、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条件基础的支撑度、建设措施目标的可达成度、政策机制的保障度、成果成效的贡献度等。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虚拟仿真技术,重塑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低空经济的迅速崛起,无人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进入大家的视野之中。虚拟仿真技术为无人机专业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和操作机会。学生能够反复演练无人机的组装拆解、飞行控制、无人机群体协同与自主避障等核心技能。恒点虚拟仿真的VR实训手段为无人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提供了新教学方式。
-
2024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赴恒点参观交流
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在校生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内容和模式。12月31日上午,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30余名在校生赴恒点参观交流开展校企实践活动。
-
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材施教,恒点为虚拟仿真教学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024年全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总结会,提到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培养的高追求,需要各界共同实践、积极探索。恒点通过多方合作,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校方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系统解决方案,落地了一批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无论是XR数字工作站和MR智能互动沙盘都展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