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爆火”背后的冷思考:职业教育如何锻造新质生产力
姜萍火了,火的家喻户晓,火的海内外皆知。
姜萍是谁?今年17岁的她,自学数学2年,参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获得预赛12名的好成绩,且是前30名中唯一女生。
然而,真正让她“一战成名”的,并不是“17岁”“自学”“天才少女”这些关键词,也不是秒杀清华北大、剑桥哈佛一众高材生的“壮举”,而是她“中专生”的身份。
是的,姜萍是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在读生,正是因为她是首位入围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在读中专生,这才让社会轰动了!
毕竟,提起“中专”“职业学校”,不少人的观点还存在:“上中职?没面子、没路子、没票子!”“学习不好的才会去上职校”“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教育”“上了职业学校,就没有好的前途”……这些偏见。
那么,职业教育真“不值一提”吗?
40%以上的初中生被分流
职业教育真的没前途吗?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特点和兴趣的教育,2018年开始,我国实行“中考分流”政策,该政策旨在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以2022年数据为例,全国职业学校招生650万,占到高中阶段招生的40%左右,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比例约为6:4,也就是说有40%的初中生最终无缘普通高考。
而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原则上要按50%的比例引导应届初中毕业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分流。
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中考五五分流”存在误解,认为进入中专、职高或技校进行职业教育后就“前途尽毁”了。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的选择更多——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职教高考制度,把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起来,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为人才成长提供多样化途径。
一方面,职校的学生不但都可以正常参加高考,也可以参加单招、还可以参加对口高考,这些都是继续大学教育的方法,而且都是全日制大学学历,与普通高中生高考的文凭学历是一样。
另一方面,殊不知,如今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不少技校毕业生以其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人社部发布数据显示,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达到6200万人,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是旺盛。一些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企业相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路径和方式也趋向多元化,国家对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职业学校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
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学习中对“新质生产力”作出了系统阐述。随后的两会上,“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各级政府全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力量。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为教育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的生命力——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二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直面临着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和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痛点。
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能够实现资源的多点投资和多方共享,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实训专业教学资源不充分的压力。
同时,虚拟仿真实训还可以助推产教深度融合。运用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结合VR、AR、MR等技术,模拟实训的真实场景,能够让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实现学习内容与就业要求“零距离”无缝对接。
伴随“科教强国”“数字强国”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将深刻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未来,会有更多个“姜萍”,从职业学校走向社会。
南京恒点是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公司持续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解决方案。南京恒点将不断创新,持续在虚拟仿真行业深耕,响应国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内涵要求,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持。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需求方面,欢迎随时咨询我们:025-83222290 。
相关推荐
-
“新双高”视角下,虚拟仿真赋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在新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专业需紧密围绕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凭借其突破时空限制、降低实践成本、增强交互体验等优势,成为破解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瓶颈的关键路径,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
恒点助力江苏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教师“AI+虚拟仿真”能力素养提升
近日,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装备制造大类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恒点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对培训教师开展《AI+虚拟仿真赋能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暨教育智能化建设与应用》讲座。报告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教育和应用;职业智能知识库、实践目标图谱、职业能力图谱的建设与应用;虚拟仿真智能化升级等内容等内容进行了经验分享。
-
虚拟仿真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多个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恒点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中“三高三难”问题,同时融入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模块,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
-
虚拟仿真激活非遗生命力, 赋能职业教育新双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实训基地由非遗技艺博物馆展示区、非遗技艺虚拟仿真练习区、非遗技艺教学资源研创区和非遗技艺制作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通过恒点自研的虚拟仿真硬件设备和系统,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专业金基地建设。
-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非遗技艺传承,破解教学痛点
《非遗专业教学痛点及转型》:非遗专业面临资源稀缺、成本高、时空限制等问题,亟待数字化转型。教育部《意见》指出,职业院校应推动非遗进校园,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可通过实训平台学习非遗。然而,实训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痛点与难点,需要进一步改革。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以其独特的优势为非遗专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非遗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
AI+虚拟仿真:职业教育智慧化变革新引擎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职业教育正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挑战,亟需转型。“AI+虚拟仿真”结合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践与教学成为解决传统实训痛点的重要方法。恒点建设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重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练、评”全链条、全流程。通过构建复杂场景,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
乘风破浪,逐光前行 | 恒点举办第一季度优秀员工表彰大会
恒点将以此次优秀员工表彰大会为新的起点,在公司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朝着下一步发展目标奋勇前进,在虚拟仿真领域持续深耕,为推动行业发展、实现教育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更多的力量。在团队建设方面,恒点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学术交流、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打造一支更加团结协作、富有创新精神和战斗力的团队。
-
盛夏同欢,共悦生辰 | 恒点举办4、5、6月员工集体生日会
恒点举办4、5、6月员工集体生日会,生日会不仅让小伙伴们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未来,恒点将进一步丰富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深化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合作,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专业特点,开发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助力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