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爆火”背后的冷思考:职业教育如何锻造新质生产力
姜萍火了,火的家喻户晓,火的海内外皆知。
姜萍是谁?今年17岁的她,自学数学2年,参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获得预赛12名的好成绩,且是前30名中唯一女生。
然而,真正让她“一战成名”的,并不是“17岁”“自学”“天才少女”这些关键词,也不是秒杀清华北大、剑桥哈佛一众高材生的“壮举”,而是她“中专生”的身份。
是的,姜萍是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在读生,正是因为她是首位入围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在读中专生,这才让社会轰动了!
毕竟,提起“中专”“职业学校”,不少人的观点还存在:“上中职?没面子、没路子、没票子!”“学习不好的才会去上职校”“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教育”“上了职业学校,就没有好的前途”……这些偏见。
那么,职业教育真“不值一提”吗?
40%以上的初中生被分流
职业教育真的没前途吗?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特点和兴趣的教育,2018年开始,我国实行“中考分流”政策,该政策旨在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以2022年数据为例,全国职业学校招生650万,占到高中阶段招生的40%左右,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比例约为6:4,也就是说有40%的初中生最终无缘普通高考。
而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原则上要按50%的比例引导应届初中毕业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分流。
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中考五五分流”存在误解,认为进入中专、职高或技校进行职业教育后就“前途尽毁”了。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的选择更多——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职教高考制度,把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起来,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为人才成长提供多样化途径。
一方面,职校的学生不但都可以正常参加高考,也可以参加单招、还可以参加对口高考,这些都是继续大学教育的方法,而且都是全日制大学学历,与普通高中生高考的文凭学历是一样。
另一方面,殊不知,如今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不少技校毕业生以其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人社部发布数据显示,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达到6200万人,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是旺盛。一些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企业相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路径和方式也趋向多元化,国家对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职业学校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
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学习中对“新质生产力”作出了系统阐述。随后的两会上,“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各级政府全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力量。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为教育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的生命力——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二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直面临着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和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痛点。
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能够实现资源的多点投资和多方共享,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实训专业教学资源不充分的压力。
同时,虚拟仿真实训还可以助推产教深度融合。运用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结合VR、AR、MR等技术,模拟实训的真实场景,能够让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实现学习内容与就业要求“零距离”无缝对接。
伴随“科教强国”“数字强国”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将深刻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未来,会有更多个“姜萍”,从职业学校走向社会。
南京恒点是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公司持续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解决方案。南京恒点将不断创新,持续在虚拟仿真行业深耕,响应国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内涵要求,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持。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需求方面,欢迎随时咨询我们:025-83222290 。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虚拟仿真实验
MEMS加速度计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其应用面之广,覆盖了从国防到民用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涉及各种小尺寸、低功耗和高性能应用。然而目前MEMS传感器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书面教学层面,主要是MEMS传感器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制作工艺设备价格昂贵且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校准试验受到场地及安全限制等实验教学的难题,因此只有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才能把这一高新技术内容引进实验课堂。
-
虚拟仿真:重塑仪器专业传统教学模式
仪器仪表制造业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业现代化程度。由于实验课时有限且仪器昂贵,部门学校仪器分析实验多为演示性实验。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只能观摩并撰写实验报告。虚拟仿真实训是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生成逼真的虚拟仪器设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操作仪器设备的机会。
-
案例分享 | 大型客机综合导航系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交通运输行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命脉,是各行业发展的生命线。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交通运输系统,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验和操作,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自主研制导航系统,对国家重大交通运输项目,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力量。
-
政策解读 | 从“双高计划”到“新双高”,虚拟仿真能做什么?
“新双高”目的在于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而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迅猛进步对教育教学模式构成了新挑战。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但也有种种限制。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企业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
-
重磅!新增23校!第二轮“双高计划”院校增至220所
第二轮“双高计划”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6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6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每个高水平专业群经费投入为1000万/年。《第二轮“双高计划”标准框架》包括思政工作的引领度、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条件基础的支撑度、建设措施目标的可达成度、政策机制的保障度、成果成效的贡献度等。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案例分享 | 基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动车铝合金焊材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恒点推出了一项革命性的项目——基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动车铝合金焊材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痛点,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经济的学习平台。
-
2024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
时速450公里,科幻高铁问世背后的黑科技功臣
“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取得这样的成就,与研发团队在技术层面上狠下功夫不无关系。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加快虚拟仿真技术与具体行业应用的融合。虚拟仿真应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与教学,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从人才培养层面,推动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2035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
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材施教,恒点为虚拟仿真教学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024年全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总结会,提到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培养的高追求,需要各界共同实践、积极探索。恒点通过多方合作,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校方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系统解决方案,落地了一批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无论是XR数字工作站和MR智能互动沙盘都展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