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数字教育+人工智能”激活教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3个重要特征,而创新则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从新质生产力的这些重要内涵来看,教育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科技水平的提高,很难实现高科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就要求教育系统在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顺应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
锻造新质生产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拔尖创新人才是促进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能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这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需要各方面人才,需要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所以分类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是应对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鼓励高校各展其优势特色,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优势,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围绕国家经济社会急需的人才,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等方面加强人才培养。
我们将围绕国家重点布局,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特别是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通过多方协作来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就开始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青年人才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产生重要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坚守一条,要不断地下硬功夫、笨功夫,不走捷径、不取巧,愿意啃硬骨头,坚持人才长期培养的目标。同时,我们将布局区域技术创新中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牵引,特别提倡“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在实战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既是民生,更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我们将会坚定不移地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让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涌现出来,为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和先导力量。
“应用为王”
打造数字教育新引擎
数字教育属于数字中国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提供更加优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我们全力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先后三年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来研究、开发和汇聚高质量、多类型、体系化的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建成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式”的公共服务平台。让优质课堂“时空”交叠处处可见,优质课程跨越山海时时可及。
我们以“应用为王”来建设这个平台,就是让学生离不开、用得上,让老师离不开、用得上,我们体会这就是最大的民生,是更好的以人民为中心来发展教育。
在进一步推动数字教育平台建设当中,首先要做强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资源的优质供给,让理工农医、STEM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这些优质课程资源能够为全社会提供。同时,我们做大应用示范,扩大全国应用的覆盖面,让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自己个性化的教育平台。
今年,教育部会加大选择一些应用急需、条件具备的地方来建设示范应用平台。同时向中西部、向边远地区加大国家资源整合,支持、指导所在地、所在学校来构建这样的平台,真正让孩子们、让学校有自己的平台、有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让学校提高治理能力。
人工智能+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当中还有一个热议的话题,也是这一段时间大家谈得比较多的,就是人工智能与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对我们教育系统来说,人工智能是把“金钥匙”,它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这里有机遇也有挑战。
我认为要想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积极拥抱科技与产业的变革,主动拥抱智能时代。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加强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来研究它的有效性、适应性,让青年一代更加主动地学,让教师更加创造性地教。同时,我们会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升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加快平台建设。
我们还要加大关注数字教育之下人工智能伦理、隐私保护等的规范性,来引导好、建设好我们的平台,积极参加世界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与伦理相互关系的规则制定。我们的宗旨是让人人有更好的机会,顺应数字时代、迎接智能时代,享受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福祉。加强中国智慧教育平台的智能化发展,推进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和开放交流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中国的教育是开放的,数字教育更是开放的。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数字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STEM教育研究所,来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简要地说,未来的智慧教育平台,第一,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优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叫作集成化。第二,抓住智能化发展的空间,我们叫作智能化。第三,要推进国际化。用简单的术语,叫Integrated、Intelligent、International,简称为“3I”,中文的谐音叫“爱教育”。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迎接教育变革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我们更希望这扇大门打开就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开放,不断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回馈社会,回馈中国和世界。
(本文根据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讲话内容整理)
相关推荐
-
脑机与虚拟仿真,科幻变为现实的新质生产力良性循环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神经科学人才培养,进而反哺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题中之义。
-
马斯克白菜价星舰升空,虚拟仿真助推星辰大海进入低难度模式
就像SpaceX飞船用JavaScript+触屏系统降低操纵门槛,恒点推出的VRC-Editor虚拟现实内容开发工具,其基于零编程、流程化、模块化的使用理念,有着较低的使用门槛,能够大大缓解当前虚拟仿真课程资源的供需紧张。
-
《黑神话:悟空》成功背后的动态捕捉技术,助力专业教学突破“三高三难”瓶颈
智能实验实训空间是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新质生产力,代表着高效能、高质量的教育特征,符合教育创新发展理念。
-
3000亿!教育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进行时, 看虚拟仿真如何助力实训教育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背景下,虚拟仿真实训以其虚实结合、实践教学、高安全性等优势,使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都将虚拟仿真应用到实践教学之中。
-
国庆黄金周归来,虚拟仿真让旅游热度不减
虚拟仿真技术打通教育、科技、人才的新质生产力各个要素,促使文旅、教育产业的校企、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
虚拟仿真:打造邮政人才培养新路径,塑造新质生产力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快递行业运作流程的认识和理解,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其迅速成长为推动行业进步的中坚力量,助力邮政专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
模具制造的未来,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在模具教育中的应用,预示着机械工程专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
高校专业“大洗牌” ! 教育部:动态调整本科专业,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兴专业建设
在高等教育领域,虚拟仿真实训作为一种利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实验模拟的教学工具,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创新教育方式之一。
-
虚拟仿真技术助力高校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智能制造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技术将极大地推动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