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实训革新升级——恒点助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正在加速推进,特别是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关键路径就在于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高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呼唤着高素质人才。
如果能够以新兴科技开展教育,实现教育的全面改革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新兴科技与教育夯实人才支撑,便能够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良性循环。
产教融合遇瓶颈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应运而生
作为首家公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试点学校、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国务院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及精品课程等。其电气自动化、智能制造等专业更是相关院校的标杆,担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
因此,在职业教育领域,学校十分注重校企共建、产教融合,通过整合行业产业与职业教育资源,开设了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紧密对接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训练和专业技能提升。在课程设置中,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训实操教学的比例约为1:1,并直接对接企业相应岗位标准打造教学内容,力争建设全国领先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然而,传统实训实操设备投入资金多、占地面积大,且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介绍,学校相关专业每届有600多名学生,难以做到每位学员人手一台。在教学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无法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调试的教学需求。
同时,作为学校标杆产业的智能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其教学内容涉及测量以及激光焊接、切削、3D打印等机件加工、制造,需要大量实训材料,教学过程也难以重复、共享,其操作还具有一定风险性,部分细节也难以呈现、观察,种种因素制约着教学开展,令实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此情况下,学校积极探索多种职业教育实训新方法、新模式,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这其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联合恒点等多家公司,打造的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尤为引人瞩目。
让智慧教学更智慧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赋能职业教学
在此之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恒点已经存在良好的合作基础,由恒点提供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学校职业教育实训课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缓解改善教学资源供求矛盾,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恒点进一步深化教学合作,从后者引进40套XR虚拟仿真数字融合工作站、3D-LED交互显示系统等设备,通过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共同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通过安装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可以将学校的普通机房或多媒体教室升级为虚拟仿真实训室,从而以较小的成本完成对传统实训场地的智能升级改造。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虚拟仿真实训,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上手实操的机会,缓解了教学资源紧张的压力;在降低实验与实操门槛、素材消耗量以及风险性的同时,实验准备的环节也得以大大压缩,易于开课与上手,突破了以往的教学瓶颈;实操的具体细节得以清晰呈现,便于讲解与认知;实践的过程可以反复进行,利于试错与掌握。
这些优势,令全新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能够高效地强化学生的实训能力,提升学生对实训教学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同时学生还可以用个人电脑安装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系统,让原本必须集中授课的实训内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老师可以同时在多个教学场所实现分散式授课,大大提升授课效率;同时也便于学生在课后反复操练、加以巩固,提升学习自主性,实现碎片化学习,让智慧教学变得更加智慧。
结语
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为着力点,校方与恒点深耕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路径,紧紧瞄准智能制造等产业高端、高端产业,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标杆专业中对接优势领域。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锐意改革,双方努力推进传统教学场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为同类教育与相关产业提供了成功范例,为地方乃至国家产业发展培养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咨询、营销、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提供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为教育及政企单位的实验实训教学和管理质量提升,持续输出教育新质能力。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需求方面,欢迎随时咨询我们。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电力市场交易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电力市场交易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恒点推出的电力市场交易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能够在低风险、高效率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直观感受电力市场交易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该实验平台以实际电力市场交易为蓝本,高度还原了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发布、市场申报、市场出清、结果发布等。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扮演发电商和售电商的角色,进行虚拟报价操作,体验真实的市场交易过程。
-
破解“双碳”人才培养困局,虚拟仿真重塑能源交易教育
真实能源交易涉及电网实时调度、碳配额拍卖、绿证跨境结算等敏感操作,书本交易无法接触实时变化的数据。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着手解决现有能源交易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虚拟仿真实验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从单点知识到系统决策的全场景覆盖,以模拟的行业真实应用场景复刻实操细节,支持通过数据调整交易策略,在实践中理解能源市场的机制原理,强化理论、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深化对跨界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
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助学、助教、助研、助管。推进职业教育“教”与“学”的数字化改革,探索AI驱动的课程设计、沉浸式教学场景、个性化学习路径等,同步构建多模态教学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强化教学过程成效追踪与学习行为预警。推动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教科研改革,研究构建职业教育教科研AI数据库,提高职业教育战线教科研效率和质量。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关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经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特组织开展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征集工作。面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征集并遴选一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
以虚拟仿真为笔墨,绘就美术教育新画卷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针对现实困境,恒点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实践教学,高度还原美术创作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画室之中。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画笔、颜料和画纸,尝试各种绘画技巧,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通过虚拟仿真,学生能够在数字世界中感受笔墨丹青的魅力,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虚拟仿真赋能高校新文科专业:变革与突破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文科建设成为高校文科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正逐渐在高校新文科专业中崭露头角,为解决传统文科学习中的痛点提供了新的途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通过VR、AR、MR等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为文科教学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绘画教育,开启传统艺术数字化传承新模式
传统绘画教育受制于“名师资源稀缺”“材料损耗高昂”“技法可视化不足”等因素,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破解传统教学中“高成本临摹”“名师资源不均”等难题,为院校打造“零损耗、全场景、可溯源”的数字化教学体系。虚拟仿真能够复现名家真迹的笔法轨迹与墨色变化,模拟不同画派的手法,实现透视、回溯、跨时空临摹等途径,化解教学资源不足、技法动态演示不足问题,降低教学和试错成本。
-
虚拟仿真如何点亮教育数字化未来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职业教育正从“3C”(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迈向“3I”(国际化、智能化、集成化)。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和高效的学习体验。恒点以其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和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成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动者,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
“新双高”政策导向下,虚拟仿真如何重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需聚焦 “技术+艺术+产业”三维融合。基于此,恒点打造“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通过数字创作全流程XR工作站、XR拍摄系统、混合现实大空间(空间计算)开发体验系统、高精度动捕系统+数字人等虚拟仿真硬件设备,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双高计划”建设,赋能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