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仿真实验室,让智慧教学更智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虚拟仿真教学越发受到欢迎。
过往,人们更关注虚拟仿真硬件设备与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往往忽略其给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带来的改变。
恒点与南航共同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打破常规,以全方位的配套软件与教管方式,适应高科技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发展。
科教融合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下,科教融合必不可少。
良好的实验室平台可以作为科教融合的支撑,学生能够被问题导向的任务线索、沉浸式的交互操作场景吸引,参与实验并关注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容错探究式的实验过程得到个性化的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探究式的思维方式,为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如动力系统设计,相同任务有不同结果,多种组合都可以达到设计要求,设计结果不唯一。针对这种情况,为确保实践实验的过程化评价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全新的智慧平台优化教学评价标准,教师可在平台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进行阶段性、过程性评价和最终考核,从而实现更为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
立德树人
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内容
校方将每间实验室都打造成深度的“思政课堂”,教师着力挖掘航空航天文化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航空报国情怀、增长知识见识。
科技发展史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科技造就当下社会文化与文明,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提升新技术素养。
软硬对接
轻松实现线上管理
目前智慧实验室已建成环境管控平台、多媒体中控平台、录播平台、电子班牌、课堂互动系统、无感知考勤系统、门禁及安防系统等子系统。
平台打通了设备与教务系统的数据对接,解决了课程安排、设备预约、安全准入、学生请假、数据统计、成绩考评等一系列日常教学的信息化管理问题。
教师可在线查看个人课表、进行课堂管理,还可以通过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管控平台手机端,远程管控实验室的相关设备,包括实验室的环境、灯光、工位电源、门禁等,在相关规则的保障下,便于开放实验室在无人值守下的安全运行。
依托实验室的各类智慧管控设备,学生可以像电影观影选座般通过手机在线预约实验室工位,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开放运行的安全与效率。
研创中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资源不足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难题。恒点开发的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基于零编程、流程化、模块化理念,兼容主流硬件设备,能够在多种头戴显示设备、台式机、手机、平板等设备上进行多人协同交互式操作,适用于各类课程开发。
其还允许协同编辑、共同创作,为优质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了解决方案,更是深化和拓展了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恒点帮助校方建设智能研创中心,给学校因地制宜定制课程提供便利。
结语
恒点与南航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在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开发、建立合作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实施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相关推荐
-
破解“双碳”人才培养困局,虚拟仿真重塑能源交易教育
真实能源交易涉及电网实时调度、碳配额拍卖、绿证跨境结算等敏感操作,书本交易无法接触实时变化的数据。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着手解决现有能源交易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虚拟仿真实验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从单点知识到系统决策的全场景覆盖,以模拟的行业真实应用场景复刻实操细节,支持通过数据调整交易策略,在实践中理解能源市场的机制原理,强化理论、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深化对跨界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关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经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特组织开展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征集工作。面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征集并遴选一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照亮智慧能源教育之路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能源人才培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传统能源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传统能源专业教育的痛点,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高度仿真的能源系统虚拟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能源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等实践操作,为能源专业教学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学习环境。
-
案例分享|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
芜湖铁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教育传承长期受制于多重瓶颈。以《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经典作品为例,其构图精髓,很难通过口头讲解或平面示范传达。针对上述痛点,恒点与东南大学共同打造了“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验涵盖了富春山居图的复原图绘制、铁画的制作流程与工艺等九个知识点,帮助学生从铁画工艺系统学习到简单部件的样例制作,再到富春山居图铁画的虚拟制作。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虚拟仿真赋能高校新文科专业:变革与突破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文科建设成为高校文科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正逐渐在高校新文科专业中崭露头角,为解决传统文科学习中的痛点提供了新的途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通过VR、AR、MR等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为文科教学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绘画教育,开启传统艺术数字化传承新模式
传统绘画教育受制于“名师资源稀缺”“材料损耗高昂”“技法可视化不足”等因素,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破解传统教学中“高成本临摹”“名师资源不均”等难题,为院校打造“零损耗、全场景、可溯源”的数字化教学体系。虚拟仿真能够复现名家真迹的笔法轨迹与墨色变化,模拟不同画派的手法,实现透视、回溯、跨时空临摹等途径,化解教学资源不足、技法动态演示不足问题,降低教学和试错成本。
-
数字教育新趋势,恒点以技术领航教育生态
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虚拟仿真重塑教学场景、AI驱动产教深度融合、职教出海构建全球技能网络……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支点,通过虚拟仿真设备研发、虚拟仿真实训室搭建、虚拟仿真在线学习系统建设等,正深度参与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赋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
-
虚拟仿真如何点亮教育数字化未来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职业教育正从“3C”(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迈向“3I”(国际化、智能化、集成化)。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和高效的学习体验。恒点以其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和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成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动者,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
“新双高”政策导向下,虚拟仿真如何重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需聚焦 “技术+艺术+产业”三维融合。基于此,恒点打造“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通过数字创作全流程XR工作站、XR拍摄系统、混合现实大空间(空间计算)开发体验系统、高精度动捕系统+数字人等虚拟仿真硬件设备,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双高计划”建设,赋能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