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绿色能源革命,虚拟仿真培养未来创新人才
在当今世界,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液空储能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储能方式,正逐渐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以液空储能技术为例,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并展示如何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克服这些挑战,培养新能源领域的创新人才。
技术革新,应对挑战
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复杂性、循环效率、储能密度、环境适应性、成本与经济性等。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新能源专业的实验教学面临着设备复杂、建设困难、实验环节危险性高等问题。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出现,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够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还能够实现多专业、多层次、多课程的实验设备保障。
以该技术的核心设备为例,其模拟测试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过压、过流、超温等都有可能造成漏电、爆炸等事故。这一领域常用 的SOC估算算法也需要很长时间来验证,因此会大大提升实验所需的周期,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这些挑战不仅限制了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了畅通新质生产力人才、技术、教育的要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该领域人才培养的模式亟待变革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高要求。
培养未来,创新人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模拟实际操作环境,让学生深入理解液空储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
恒点助力搭建的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双碳战略、未来能源结构和储能及其关键技术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式操作进行冷电综合利用系统的热力参数观测和性能研究,还可以根据特定场景需求完成冷电综合利用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在不同的模拟环境下测试和优化系统性能,增强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同时,平台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成本因素,通过优化设计降低成本。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设置多样的情景和容错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深化对未来能源体系的认识,培养热力系统设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投身国家碳中和建设的使命感。实验平台的设计遵循“立德树人-创设情景-容错探究”的原则,自主开发了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仿真实验,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学改革,创设多样情景,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容错探究,优化实践操作。
结语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既是能源结构连续变化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系统变革的过程,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从历史规律看,能源革命是历次工业革命的先声,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成功孕育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需要。从现实需要看,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压力并由此破解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瓶颈,是契合我国资源实际、能源实际、发展实际的最优路径。从未来趋势看,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
液空储能技术的发展,不仅关乎能源结构的转型,更关乎未来人才的培养。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我们不仅能够解决技术层面的挑战,还能够培养出适应未来能源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让我们一起携手,推动液空储能技术的发展,培养未来的能源领袖,共同迎接绿色能源的新时代。
相关推荐
-
“新双高”视角下,虚拟仿真赋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在新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专业需紧密围绕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凭借其突破时空限制、降低实践成本、增强交互体验等优势,成为破解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瓶颈的关键路径,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室内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开启设计教育新视界
室内设计行业作为提升空间品质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与此同时,传统室内设计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恒点推出的室内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多种典型室内空间场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实践操作机会不足的问题。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
恒点助力江苏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教师“AI+虚拟仿真”能力素养提升
近日,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装备制造大类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恒点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对培训教师开展《AI+虚拟仿真赋能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暨教育智能化建设与应用》讲座。报告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教育和应用;职业智能知识库、实践目标图谱、职业能力图谱的建设与应用;虚拟仿真智能化升级等内容等内容进行了经验分享。
-
虚拟仿真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多个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恒点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中“三高三难”问题,同时融入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模块,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
-
虚拟仿真激活非遗生命力, 赋能职业教育新双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实训基地由非遗技艺博物馆展示区、非遗技艺虚拟仿真练习区、非遗技艺教学资源研创区和非遗技艺制作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通过恒点自研的虚拟仿真硬件设备和系统,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专业金基地建设。
-
案例分享|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推出的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虚拟仿真实验,为水土保持专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完整再现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全过程。学生身临其境,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反复实验、探索、思考,发现并获得知识,达到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目标。
-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生态文明人才培养,恒点推动水土保持学科数字化转型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水土流失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导致相应复合型人才大量欠缺。然而,传统水土保持教育长期面临场景教学缺失、资源与时空限制、无法实时观测动态演变等瓶颈。基于此,恒点用虚拟仿真技术,高精度1:1还原红壤区坡面径流、黄土沟壑治理等多种场景,学员可在虚拟环境中部署监测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低风险的全场景覆盖教学。
-
让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智能化,虚拟仿真助力守住绿水青山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水土保持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传统水土保持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多种典型水土流失场景,学生能够在安全、高效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直观感受水土流失现象及其治理措施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为水土保持专业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灵活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