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为新能源行业夯实人才基础
春节过后,冷空气轮番袭击国内大部分地区。在这背后,是全球暖化的大趋势下,极地气流受到暖化干扰而产生异动,导致冬季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气候异常成为全人类面临的挑战。既要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又要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新能源由此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能源变革是生产力进步的战略先导,新能源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低碳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成为占领国际技术制高点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托。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催生新业态、融合化石能源生产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并促进能源系统重构,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产业载体。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的人才需求也将大量释放,但目前我国新能源后备人才的培养速度却赶不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新能现后备人才短缺与需求猛增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如不解决“人才荒”,将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
政策支持
以新能源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应进一步发挥能源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能源技术创新能力,以技术融合带动产业融合和业务融合,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新能源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制度环境。这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中共江苏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智改数转网联行动”的任务。要求编制细分领域智改数转网联实施指南,建立典型场景库和智能装备、软件和服务商清单。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企业及产品“上云用平台”。发展新能源产业数字孪生,打造多环节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控系统。
虚拟仿真助力新能源产业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激发产业新活力。与之对应,新能源行业发展所需的领军人,必须是具备前瞻视野、深厚知识、丰富经验的高能级群体,能够科学把握新能源发展方向,在新能源技术创新突破、能源结构合理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能源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而高校培养方面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方法亟待改进。传统能源专业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体系、要求学生掌握先进新能源专业基础知识,而缺少对综合能力的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激发,无法满足培养新能源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需求。
对此,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通过技术创新运用推动教学变革,增加实验、实训课程等实践教学比重,进而增通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巧妙构思、合理设置,实现学习能力、工匠精神、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的锻炼,提高综合素养。
恒点还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校方联合建设新能源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实践空间、设立创新实验室,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获取工作经验、提高技能水平,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与创新实践脱节的问题。
以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例。这是恒点面向行业实际人才培养需求,以职业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遵循虚实结合原则,配合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体系内容,为校方提供的综合解决方案。其能够实现动态调整机制,将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融入课程与教材,更好地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帮助学生掌握跨学科、多样化、重时效的知识。
新能源汽车虚实结合实训基地主要由新能源汽车虚拟研创中心、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中心三个部分组成,可以分别实现课程自研、虚拟仿真实训、实体实践的功能。
结语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及其伴随的技术进步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深刻变革,对人才素质和结构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人才储备的质与量已成为新质生产力能否蓬勃发展的核心变量。
恒点面向新能源用人市场,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按照促讲就业的办学方向,紧跟产业发展趋垫和行业人才需求,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以虚拟仿真作为技术基础,推动新兴教学技术与新能源人才培养相融合,切实助力产业转型,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夯实人才基础。
相关推荐
-
“新双高”视角下,虚拟仿真赋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在新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专业需紧密围绕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凭借其突破时空限制、降低实践成本、增强交互体验等优势,成为破解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瓶颈的关键路径,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
恒点助力江苏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教师“AI+虚拟仿真”能力素养提升
近日,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装备制造大类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恒点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对培训教师开展《AI+虚拟仿真赋能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暨教育智能化建设与应用》讲座。报告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教育和应用;职业智能知识库、实践目标图谱、职业能力图谱的建设与应用;虚拟仿真智能化升级等内容等内容进行了经验分享。
-
虚拟仿真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多个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恒点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中“三高三难”问题,同时融入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模块,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
-
虚拟仿真激活非遗生命力, 赋能职业教育新双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实训基地由非遗技艺博物馆展示区、非遗技艺虚拟仿真练习区、非遗技艺教学资源研创区和非遗技艺制作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通过恒点自研的虚拟仿真硬件设备和系统,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专业金基地建设。
-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非遗技艺传承,破解教学痛点
《非遗专业教学痛点及转型》:非遗专业面临资源稀缺、成本高、时空限制等问题,亟待数字化转型。教育部《意见》指出,职业院校应推动非遗进校园,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可通过实训平台学习非遗。然而,实训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痛点与难点,需要进一步改革。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以其独特的优势为非遗专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非遗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
AI+虚拟仿真:职业教育智慧化变革新引擎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职业教育正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挑战,亟需转型。“AI+虚拟仿真”结合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践与教学成为解决传统实训痛点的重要方法。恒点建设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重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练、评”全链条、全流程。通过构建复杂场景,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开启数字文旅实践教学新篇章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当下,“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正深刻变革数字文旅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为实训教学注入新动力。针对职业院校在应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要点,结合传统文旅产业的实训痛点,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数字文旅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打造专属于数字文旅职业教育的“人工智能+虚拟仿真”解决方案,构建虚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
案例分享 | 电力市场交易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电力市场交易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恒点推出的电力市场交易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能够在低风险、高效率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直观感受电力市场交易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该实验平台以实际电力市场交易为蓝本,高度还原了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发布、市场申报、市场出清、结果发布等。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扮演发电商和售电商的角色,进行虚拟报价操作,体验真实的市场交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