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破解法学人才培养困境的新钥匙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法治人才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于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重大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实践是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在法治中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双重驱动下,法律教育正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然而,大部分高校法学专业目前仍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
优质实习机会有限,法院、检察院等实务部门接待能力不足,导致学生难以获得系统的实务训练,即便获得实习机会,也往往停留在整理案卷、旁听庭审等浅层次工作,难以深入参与案件办理全过程;模拟法庭等传统实践教学形式受时间、空间限制,难以覆盖各类法律实务场景;学生缺乏真实案件办理体验,无法形成完整的法律职业能力体系……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成为制约法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2023年2月,我国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了实践教学在培养法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并围绕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设想,为新时代开展法学实践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1月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也提到“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这表明,在法学院校的教育培养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法律人才。
该机制强调法学院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包括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加强与律师事务所、法院等实务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通过完善这一机制,旨在提升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解决复杂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虚拟仿真
解决法学专业实践痛点
法学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高等教育变革,明确提出要构建“智慧教育”新模式,以培养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法学专业虚拟仿真,正在重塑传统法律专业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为破解法学专业实践痛点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法律环境,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法律实务场景,涵盖民事、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类型,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在虚拟法庭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参与案件审理全过程;在虚拟律所中,可以模拟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从接待当事人到出庭应诉,完整经历法律实务工作流程。
同时,虚拟仿真技术能够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虚拟仿真资源管理平台,学生可以用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随时登录系统进行训练,通过虚拟案例分析、法律文书撰写、谈判模拟等活动,锻炼自己的法律分析、辩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复演练关键技能。
老师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资源管理的后台数据,精准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这种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极大提升了实践教学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与法学教育的融合将更加深入,重塑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各类复杂法律情境,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构建“理论教学-虚拟实训-真实实践”的递进式培养体系,虚实结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其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基于现实参数构建高精度3D发酵罐模型,还原工业级操作界面,动态模拟菌丝增殖、多糖合成等微观过程,实现“透视级”教学体验。学生可零风险完成高压灭菌、参数调节等操作。
-
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虚实融合新实践
恒点与校方共建的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模式。围绕中草药生产关键步骤,利用虚拟仿真实现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与考核评估协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内置VR/AR场景和多模式学习功能,支持双平台接入,借助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实时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变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还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人才。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
传统中医药实践教育长期受困于设备成本高昂、操作风险大及产学脱节等瓶颈,难以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需求。恒点通过虚实融合技术,搭建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重构实践教学模式,为中医药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
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恒点以“硬件+软件+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凭借兼容常规应用与虚拟仿真教学的适配性、沉浸式交互与高精度模拟能力的品质,为校方升级传统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技术载体。
-
恒点成功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为深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探讨如何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高质量实践育人,恒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的支持下,联合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3月15—16日在南京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改革与创新
恒点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为核心内容,采用“虚拟现实+互联网”的教学手段,完整地还原了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场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新能源汽车为当前国家推行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最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团队。
-
案例分享 | 智能掘进工作面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中国矿业大学遵循“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原则,共同开发《智能掘进工作面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学习掌握真实煤矿智能掘进工作面工作环境、设备、配套方式、安全操作流程、关键结构组成及功能等。增强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实训,破解矿业人才培养难题
虚拟仿真技术为高校矿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破解实践机会不足、高风险操作难以模拟、教学成本高昂等难题。通过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虚拟仿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矿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将在矿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传染病预防虚拟仿真实训的创新突破
在公共卫生教育领域,传染病预防教育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也包括培养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恒点开发了“传染病预防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突出以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资源不均等问题。
-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2025年中国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人才培养
加快和加强围绕国家战略技术发展重要的学科设置,进一步借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规律加强人才培养,比如像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要加快布局。继续加大数字教育国家平台建设,把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起来,今年中国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时代、智能化时代的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