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央视、新华社等权威媒体报道,恒点助力东南大学虚拟仿真教学,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
近日,东南大学探索人工智能融合教学创新取得新进展,并得到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媒体关注报道。
在由恒点支持建设开发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跨空间索结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和设备,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入虚拟的苏州奥体游泳馆,进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恒点虚拟仿真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
大跨度空间结构设计是大型工程设计与施工教学的一门核心课程。长期以来,该课程开展实体实验较为困难,学生实操机会有限,教师也很难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短板或者实验操作问题。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借助恒点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学生成为“玩家”,不仅可在虚拟场馆内漫步观察屋顶钢索结构,也可以从航拍视角俯瞰屋顶调试钢索截面和预应力。
虚拟仿真实验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行设置参数,观察不同数据下,钢索屋顶结构的荷载反应,从而实现最优设计。
恒点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和专业认知背景,为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学习资源库,因材施教。
同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还支持资源共享,通过实验平台,西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西部高校的学生也可以共享东南大学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同学习。这种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东西部高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互通与共享。
恒点打造虚拟仿真产品生态链
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
南京恒点是专注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咨询、营销、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提供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为教育及政企单位的实验实训教学和管理质量提升,持续输出教育新质能力。
在高等教育,恒点为院校提供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定制案例,涉及电气工程、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医学、中医药、中文教育、智能制造、管理、文学、思政、建筑、土木工程等40余个专业方向。
在职业教育,恒点参与支持20所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累计180余个虚拟仿真专业建设方案,涉及智能制造、护理、医学影像、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旅游、数字电商、非遗文化、数字媒体技术、航空、虚拟现实、环艺、应急安全、思政党建等。
恒点虚拟仿真生态包括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平台搭建和虚拟仿真内容资源建设三个部分。
在硬件方面,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从技术源头化解“信息孤岛”“兼容度低”“资源匮乏”“体验感差”“终端单一”等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痛点。
平台方面,虚拟仿真共享平台用于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场所、虚拟仿真实训设施设备和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进行跨专业、跨院校、跨地域的统筹管理。包含公共信息管理、实训应用管理、实训资源管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等核心功能模块。
内容资源建设主要包括通过VRC-Editor虚拟仿真编辑器,老师能够自主开发各类虚拟仿真课程资源,为优质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目前,恒点产品和服务现已走进全国300+所学校,服务师生800000+,打造全产业虚拟仿真生态链,赋能教育数智化转型发展,锻造教育新质生产力。
相关推荐
-
“新双高”视角下,虚拟仿真赋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在新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专业需紧密围绕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凭借其突破时空限制、降低实践成本、增强交互体验等优势,成为破解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瓶颈的关键路径,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室内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开启设计教育新视界
室内设计行业作为提升空间品质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与此同时,传统室内设计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恒点推出的室内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多种典型室内空间场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实践操作机会不足的问题。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
恒点助力江苏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教师“AI+虚拟仿真”能力素养提升
近日,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装备制造大类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恒点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对培训教师开展《AI+虚拟仿真赋能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暨教育智能化建设与应用》讲座。报告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教育和应用;职业智能知识库、实践目标图谱、职业能力图谱的建设与应用;虚拟仿真智能化升级等内容等内容进行了经验分享。
-
虚拟仿真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多个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恒点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中“三高三难”问题,同时融入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模块,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
-
虚拟仿真激活非遗生命力, 赋能职业教育新双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实训基地由非遗技艺博物馆展示区、非遗技艺虚拟仿真练习区、非遗技艺教学资源研创区和非遗技艺制作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通过恒点自研的虚拟仿真硬件设备和系统,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专业金基地建设。
-
案例分享|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推出的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虚拟仿真实验,为水土保持专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完整再现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全过程。学生身临其境,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反复实验、探索、思考,发现并获得知识,达到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目标。
-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生态文明人才培养,恒点推动水土保持学科数字化转型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水土流失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导致相应复合型人才大量欠缺。然而,传统水土保持教育长期面临场景教学缺失、资源与时空限制、无法实时观测动态演变等瓶颈。基于此,恒点用虚拟仿真技术,高精度1:1还原红壤区坡面径流、黄土沟壑治理等多种场景,学员可在虚拟环境中部署监测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低风险的全场景覆盖教学。
-
让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智能化,虚拟仿真助力守住绿水青山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水土保持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传统水土保持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多种典型水土流失场景,学生能够在安全、高效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直观感受水土流失现象及其治理措施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为水土保持专业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灵活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