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2025年全国两会为教育领域注入新动能,“新技术+教育”成为高频议题,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以数字化手段破解高风险场景教学难题”。在此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工具,被赋予“破解实践教学痛点、重塑人才培养模式”的使命。恒点紧跟国家战略,以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教育解决方案,助力职业院校与高校实现教学场景智能化升级,为教育新基建提供“恒点样本”。
两会聚焦:
虚拟仿真教育成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2025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多项重磅建议,新技术成为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抓手,让教育与时俱进,更加便民。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不少职业院校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了实训项目“三高四不”的实际困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范围显著扩大,截至去年底,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其中,职教板块已上线1万余门在线精品课程,2023年新接入虚拟仿真、在线精品课、专业教学资源库等2.8万个,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缩小教育资源地域差距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虽然我国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地域之间在教育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资源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在硬件设施上,东部地区学校往往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而一些西部地区学校的教学设备相对陈旧。“慕课西部行”推动东西部高校共享优质课程,提升西部教育教学质量。
解决方案:
全链路技术闭环赋能教育新基建
作为虚拟仿真教育领域的领军者,恒点以“硬件+软件+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
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凭借兼容常规应用与虚拟仿真教学的适配性、沉浸式交互与高精度模拟能力的品质,为校方升级传统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技术载体。
配套的零代码开发工具VRC-Editor虚拟仿真编辑器,教师可在不依赖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下,根据教学实际需求、专业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生产教学资源,达成“授人以渔”与实现“因材施教”。
恒点还对慕课即MOOC在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地提出MOOL概念(Massive Open Online Labs大规模在线开放实验室),增加了具有互动性、操作性的实验内容,并探索AI技术融入。
通过与校方共建在线虚拟仿真学习系统,借助教育数字化的东风,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让优质教学资源跨越山海、实现共享,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这些“创新引擎”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各显神通、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为提供传统机房与智慧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升级,智能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智能研创中心建设,提供全新的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解决方案。
结语:
以科技之力书写教育强国新篇章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教育公平与质量跃升的战略选择。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根据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为职业院校与高校打造“安全、高效、可扩展”的智慧教学新范式,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关推荐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虚拟仿真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多个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恒点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中“三高三难”问题,同时融入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模块,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
-
AI+虚拟仿真:职业教育智慧化变革新引擎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职业教育正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挑战,亟需转型。“AI+虚拟仿真”结合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践与教学成为解决传统实训痛点的重要方法。恒点建设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重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练、评”全链条、全流程。通过构建复杂场景,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
案例分享 | 电力市场交易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电力市场交易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恒点推出的电力市场交易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能够在低风险、高效率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直观感受电力市场交易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该实验平台以实际电力市场交易为蓝本,高度还原了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发布、市场申报、市场出清、结果发布等。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扮演发电商和售电商的角色,进行虚拟报价操作,体验真实的市场交易过程。
-
破解“双碳”人才培养困局,虚拟仿真重塑能源交易教育
真实能源交易涉及电网实时调度、碳配额拍卖、绿证跨境结算等敏感操作,书本交易无法接触实时变化的数据。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着手解决现有能源交易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虚拟仿真实验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从单点知识到系统决策的全场景覆盖,以模拟的行业真实应用场景复刻实操细节,支持通过数据调整交易策略,在实践中理解能源市场的机制原理,强化理论、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深化对跨界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
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助学、助教、助研、助管。推进职业教育“教”与“学”的数字化改革,探索AI驱动的课程设计、沉浸式教学场景、个性化学习路径等,同步构建多模态教学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强化教学过程成效追踪与学习行为预警。推动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教科研改革,研究构建职业教育教科研AI数据库,提高职业教育战线教科研效率和质量。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关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经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特组织开展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征集工作。面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征集并遴选一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
案例分享|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
芜湖铁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教育传承长期受制于多重瓶颈。以《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经典作品为例,其构图精髓,很难通过口头讲解或平面示范传达。针对上述痛点,恒点与东南大学共同打造了“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验涵盖了富春山居图的复原图绘制、铁画的制作流程与工艺等九个知识点,帮助学生从铁画工艺系统学习到简单部件的样例制作,再到富春山居图铁画的虚拟制作。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虚拟仿真赋能高校新文科专业:变革与突破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文科建设成为高校文科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正逐渐在高校新文科专业中崭露头角,为解决传统文科学习中的痛点提供了新的途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通过VR、AR、MR等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为文科教学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