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没有彩排!虚拟仿真实训成高校水利人才培养新引擎
“水利”一词,出现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等除害兴利的涵义。
善为国者必先治水,水利兴则天下定、则国运昌、则百业兴。“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中华民族有着善治水的优良传统,在几千年治水实践中积累沉淀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数字孪生”赋能现代水利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广泛应用,水利部门也积极探索,将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之一。
“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大江大河大湖数字孪生、智慧化模拟和智能业务建设。
数字孪生如何助力现代水利?简言之,就是通过在计算机上建构一个与真实物理流域或单元相同的虚拟世界,精准模拟真实世界中水利治理管理活动全过程,实现各类水利治理管理行为的超前仿真推演,以此来支撑水利智慧化决策。
2021年,水利部召开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工作会议,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以算据、算法、算力建设为支撑,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
同年,水利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七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
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以全国水利一张图为基础,融合多源数据,建设全国统一、及时更新的数据底板。目前,已实现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55类1600多万个水利对象信息联动更新,动态汇聚业务管理数据26.2亿条。专线获取高分、资源、环境等系列23颗国产遥感卫星影像资源,接入4600多路水利视频资源,有力提升新型感知能力。
虚拟仿真实训
高校水利人才培养新引擎
随着“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广泛应用以及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训逐渐成为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水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水文、水力、结构、地质等多个学科。水利工程专业实训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大挑战。
传统的水利工程教学和实践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和有限的实验室实践,难以完全模拟真实的工程环境,从而限制了实训的效果和实用性。
虚拟仿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并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手段的全新教学模式。
水利工程专业在实训中,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为老师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模拟实际场景教学资源,给学生模拟出真实的水利工程场景,让学生在没有风险的虚拟环境中,身临其境地体验水利水电工程、防洪抢险的各个环节,全方位了解水利水电工程和防洪抢险等的实际操作流程。这种真实的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提升实践技能,缩短从学校到职场的距离。
在由恒点支持建设的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涉及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电站建设等多个水利相关的虚拟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该平台还支持多人同时在线学习,学生可以在平台上与其他同学协作完成复杂的水利工程任务。
同时,通过恒点的后台数据支撑,老师可以将具有互动性、操作性的实验教学上传至平台,纳入开放共享的在线课程之列,打破时空界限,为水利工程专业普惠教育提供了可能,助力复合型水利人才的培养。
虚拟仿真实训室以其独特的优势赋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实训,引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实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沉浸式学习、交互式操作、个性化教学等手段,为老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成为高校培养水利工程人才的新引擎。
南京恒点是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公司持续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解决方案。南京恒点将不断创新,持续在虚拟仿真行业深耕,响应国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内涵要求,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持。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需求方面,欢迎随时咨询我们:025-83222290 。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虚拟仿真实验
MEMS加速度计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其应用面之广,覆盖了从国防到民用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涉及各种小尺寸、低功耗和高性能应用。然而目前MEMS传感器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书面教学层面,主要是MEMS传感器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制作工艺设备价格昂贵且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校准试验受到场地及安全限制等实验教学的难题,因此只有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才能把这一高新技术内容引进实验课堂。
-
虚拟仿真:重塑仪器专业传统教学模式
仪器仪表制造业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业现代化程度。由于实验课时有限且仪器昂贵,部门学校仪器分析实验多为演示性实验。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只能观摩并撰写实验报告。虚拟仿真实训是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生成逼真的虚拟仪器设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操作仪器设备的机会。
-
政策解读 | 从“双高计划”到“新双高”,虚拟仿真能做什么?
“新双高”目的在于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而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迅猛进步对教育教学模式构成了新挑战。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但也有种种限制。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企业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时速450公里,科幻高铁问世背后的黑科技功臣
“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取得这样的成就,与研发团队在技术层面上狠下功夫不无关系。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加快虚拟仿真技术与具体行业应用的融合。虚拟仿真应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与教学,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从人才培养层面,推动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2035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
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材施教,恒点为虚拟仿真教学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024年全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总结会,提到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培养的高追求,需要各界共同实践、积极探索。恒点通过多方合作,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校方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系统解决方案,落地了一批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无论是XR数字工作站和MR智能互动沙盘都展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
案例分享 |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其艺术亮化设计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是对行业现实需求的有力回应。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造型基础设计的程序与步骤、原理与方法,并运用当代科技技术,完成既精良又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
虚拟仿真技术,引领城市景观设计教育革命
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在解决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中的作用和成效显著,如突破教学资源限制、改善师资力量薄弱、优化评价体系等。技术进步对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或实践质量和效率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展望未来,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有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和实践的创新,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暂定比赛项目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暂定比赛项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