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发展大局下,虚拟仿真教育如何落地与作为
数字教育属于数字中国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提供更加优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不久前,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会议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呼吁各国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拥抱科技变革,大力推进教育智能化变革,加强对话交流。
如何在全球变革视野和格局中推动教育变革,把教育融入全球发展大局,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程。
一、MOOL诞生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实训教学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模式,更为高等教育实训教学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手段,让教育数字方面获得了飞跃的进展。
近年来,我国全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各级各类教育、有效支撑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和国际交流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有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支撑全民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这样的教育发展趋势,恒点早已充分把握。在初创之时,恒点便创新地提出MOOL概念(Massive Open Online Labs大规模在线开放实验室),可谓是对慕课即MOOC的发展。
二、从MOOC到AI-MOOL
MOOL在慕课的基础上,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将具有互动性、操作性的实验内容,融入开放式在线课程平台;并且引进AI技术,用以更加高效、便捷地生产课程内容。
全新的“AI+MOOL”的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解决方案,为高校传统机房、智慧教室、实训基地、研创中心的转型升级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从长远看,是高校拥抱科技变革、推进教育智能化变革的重要举措。
1、跨时空的互动教学理念
MOOL继承了MOOC的优势,可以打破时空,随时随地地开展教学,让优质课堂“时空”交叠处处可见,优质课程跨越山海时时可及。
一方面,通过平台,校方可以跨越教室、校区乃至地区,进行授课等教学活动,节约了教学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对教育资源的依赖,从而更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在课堂外,学员也可以通过平台开展在线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无时不刻地投入学习之中,这大大方便了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全民教育的推进。
同时,实践教育改革创新的MOOL,有力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师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增强教学的互动式、实践性。
其一方面体现为开放实验教学的讨论和答疑,以及学员的互相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主导,学习者不再是单方面的受众;另一方面体现为实验设计围绕知识点教学开展,强调对相应的动手及实践能力的训练,全面应用并掌握相关实验课程知识,令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此外,智能化的虚拟仿真教育能够帮我们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当涉及高风险或不可接近或不可逆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规模或综合性培训等时,提供可靠安全经济的实验项目。
2、丰富的课程开发资源
在进一步推动虚拟仿真数字教育平台建设当中,做强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资源的优质供给是我国着手推进的重要目标。为了能让理工农医、美育、劳动教育等优质课堂资源供应充足,甚至走向世界,恒点开发出独特的“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这款基于零编程、流程化、模块化理念的编辑工具,可以用于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配套课程开发,能够精准模拟材质、环境、光线,并以高度仿真的物理引擎运行驱动。其兼容主流硬件设备,能够在多种头戴显示设备、台式机、手机、平板等设备上进行多人协同交互式操作,允许协同编辑、共同创作,为优质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恒点应用AI、XR技术、开放式的共创共享,建设智能研创中心,通过对接虚拟仿真教学及实训资源,进行数智化研创开发。同时为教师提供技术培训和课程教材开发方面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新质生产力“科技—教育—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强化产学融合、校企合作。
结语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根据相关部署,今年,教育部会加大选择一些应用急需、条件具备的地方来建设示范应用平台。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亦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对教育系统来说,这里有机遇也有挑战。要想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积极拥抱科技与产业的变革,主动拥抱智能时代。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迎接智能化教育的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更希望不断实现更高质量教育回馈社会、回馈中国和回馈世界。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助力医学影像教育迈向新高度,让人才培养没有差距
从X光、CT到 MRI、超声等,精准的医学影像诊断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影像设备资源有限且昂贵,学生实操机会不足;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恒点通过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凭借丰富的资源、个性化学习模式与沉浸式实践体验,为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活力。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恒点助力江苏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教师“AI+虚拟仿真”能力素养提升
近日,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装备制造大类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恒点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对培训教师开展《AI+虚拟仿真赋能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暨教育智能化建设与应用》讲座。报告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教育和应用;职业智能知识库、实践目标图谱、职业能力图谱的建设与应用;虚拟仿真智能化升级等内容等内容进行了经验分享。
-
虚拟仿真激活非遗生命力, 赋能职业教育新双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实训基地由非遗技艺博物馆展示区、非遗技艺虚拟仿真练习区、非遗技艺教学资源研创区和非遗技艺制作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通过恒点自研的虚拟仿真硬件设备和系统,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专业金基地建设。
-
案例分享|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推出的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虚拟仿真实验,为水土保持专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完整再现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全过程。学生身临其境,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反复实验、探索、思考,发现并获得知识,达到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目标。
-
AI+虚拟仿真:职业教育智慧化变革新引擎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职业教育正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挑战,亟需转型。“AI+虚拟仿真”结合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践与教学成为解决传统实训痛点的重要方法。恒点建设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重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练、评”全链条、全流程。通过构建复杂场景,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
乘风破浪,逐光前行 | 恒点举办第一季度优秀员工表彰大会
恒点将以此次优秀员工表彰大会为新的起点,在公司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朝着下一步发展目标奋勇前进,在虚拟仿真领域持续深耕,为推动行业发展、实现教育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更多的力量。在团队建设方面,恒点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学术交流、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打造一支更加团结协作、富有创新精神和战斗力的团队。
-
盛夏同欢,共悦生辰 | 恒点举办4、5、6月员工集体生日会
恒点举办4、5、6月员工集体生日会,生日会不仅让小伙伴们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未来,恒点将进一步丰富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深化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合作,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专业特点,开发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助力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
以数字之光点亮视觉未来,虚拟仿真重塑眼健康人才教育模式
传统眼健康教育受制于设备昂贵、操作风险高、临床资源稀缺等瓶颈,难以胜任培养高素质眼健康人才。恒点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3D画面,1:1复刻眼健康实操环境,做到高危操作的“零风险”还原,学生可无限次练习各类高危操作。恒点虚拟仿真为院校构建智能化教学体系,助力眼健康人才培养从“理论依赖”迈向“能力驱动”。
-
眼科专业虚拟仿真实训:打开医学教育新视界
传统眼科专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眼科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限制。恒点推出“眼科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高度仿真的实践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验光配镜操作。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实践操作机会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