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与自主规划虚拟仿真实验
作为智慧交通技术的代表,无人驾驶技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它代表着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更在物流、城市交通管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这项尚在成形的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方面,无人驾驶的相关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项目背景与挑战
无人驾驶技术是传感器、导航定位、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等多门前沿学科的综合体。这一技术的发展,对具备实践能力的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迫切。
然而,无人驾驶相关的实验教学面临着风险高、难度高、成本高的严重困难——当前无人驾驶的安全隐患高于有人驾驶,使用不慎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与人员伤亡;必须在封闭场地开展充分的驾驶测试,对场地与设备要求较高;依赖大数据的安全应用,需要进行充分的数据收集与调试,并保证在安全的环境下开展设计与测试。
而且,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局限于理论知识,缺乏对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相关教育的需求,更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态势。
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原则
恒点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同开发,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与自主规划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遵循“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原则,旨在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的无人驾驶环境,让学生在安全、低成本的环境下进行先期测试、设计的相关学习和实践,从而安心开展充分试错,提升探索创新能力。项目设计坚持学生为中心,采用问题导向的设计方法,通过环环相扣的实验环节,将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有机融合。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知识运用、独立思维、团队协作和素质协调发展。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培养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了解智能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具备设计与实施综合型项目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形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与设计亮点
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恒点充分考察了学科的课程内容及其特点,确保教学产品能够适应实际需求。
本实验的内容围绕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与自主规划的核心知识点展开,包括但不限于:
环境感知模块:学生通过虚拟仿真环境,学习如何利用传感器数据进行环境感知,包括障碍物检测、道路识别等。
自主规划模块: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感知到的环境信息,设计和实施路径规划算法,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自主导航。
系统集成与测试: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进行无人驾驶系统的集成和测试,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同时,为了贴合素质教育对人才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本实验仿真程序和模拟数据均来源于科研中的实际程序和实测数据,确保了实验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实验模块和难度,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结语
南京理工大学的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与自主规划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的学习平台,更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无人驾驶技术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推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样的虚拟仿真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无人驾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更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智能交通和国防事业做出贡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虚拟仿真将在技术、人才、教育的新质生产力重要环节上,为无人驾驶行业将开启新的篇章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案例分享 |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其艺术亮化设计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是对行业现实需求的有力回应。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造型基础设计的程序与步骤、原理与方法,并运用当代科技技术,完成既精良又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
虚拟仿真技术,引领城市景观设计教育革命
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在解决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中的作用和成效显著,如突破教学资源限制、改善师资力量薄弱、优化评价体系等。技术进步对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或实践质量和效率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展望未来,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有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和实践的创新,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暂定比赛项目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暂定比赛项目公布
-
虚拟仿真技术,释放城市建筑的艺术细胞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正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讲“中国故事”、具“中国气派”的优秀建筑艺术作品走向世界,推动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水平提升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在探索教育转型、助力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恒点扎根垂直领域,拓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场景,为城建艺术人才培养赋能。
-
案例分享 | 核事故早期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仿真设计
通过这种实验设计,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实践这些知识,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真实的核事故应急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种技术驱动的教育模式,将为核事故应急监测领域培养出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核安全教育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
恒点助力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重庆市城口县职业教育中心干部虚拟仿真教学能力提升
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虚仿项目开发工具编辑器VRC-Editor,具有零编程、配置化、模块化的特点。恒点以该工具为核心打造虚拟仿真研创中心,让没有计算机编程基础的教师也能够自己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借助虚拟仿真、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新型数字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训已经成为学校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起到关键的作用。
-
核应急监测教育的创新之路: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核事故早期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仿真设计”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核事故现场,让学生在集成环境中学习多学科知识,增强跨学科整合能力。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核应急监测教育的发展,提高核应急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对整个核安全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技术将在核应急监测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核安全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
保障核电安全,虚拟仿真可以做到这些
以现实需求为着力点,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恒点积极探索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共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方式,持续优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