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涵盖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对促投资、稳增长、保就业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兴领域也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以及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促进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的变革,孕育出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为提升行业生产力带来了契机和挑战
建筑工程专业升级改造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改造升级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并对建筑工程类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性引领性技术,为建筑工程类专业升级打开新引擎。
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建设面临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慢半拍”,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随着传统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导致毕业生难以适配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二是教学模式“拖后腿”,无法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建筑产业的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而传统的“重知轻行”教学模式已进入深水区,需要进行改革。
三是条件建设“存短板”,无法把握实习实训标准的内涵。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无法全面体验工作岗位,教学资源分散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四是内外联动“不同频”,校外工程实践和课程教学方面存在脱节,产教融合不深入;校内土建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也存在分离现象。
为适应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培养拔尖人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急需转型升级。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建筑人才。
建筑工程专业涉及众多复杂的工程情境,如建筑结构、施工工艺、材料性能等,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了传统实训受制于物理空间的局限,能够构建起丰富多样的虚拟实训环境,如住宅、商业建筑、公共设施等。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入这些场景中,观察建筑的各个细节,感受建筑的立体空间感和实际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构造方式。
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软件中的设计工具进行建筑设计、改造和优化,大大缩短了传统纸质设计周期。学生可以随时修改设计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提高设计效率与灵活性。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虚拟仿真技术还能够提供丰富的互动和反馈机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
传统的建筑工程专业实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而虚拟仿真技术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些成本。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实践操作,无需使用真实的材料和设备,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这些操作,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有效解决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三高三难”问题。
结语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打破传统实训的局限、模拟复杂情境、提升教学效果和降低实训成本,还可以促进建筑工程专业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互动。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迎来4.0时代。虚拟仿真实训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区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关推荐
-
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虚实融合新实践
恒点与校方共建的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模式。围绕中草药生产关键步骤,利用虚拟仿真实现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与考核评估协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内置VR/AR场景和多模式学习功能,支持双平台接入,借助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实时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变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还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人才。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
传统中医药实践教育长期受困于设备成本高昂、操作风险大及产学脱节等瓶颈,难以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需求。恒点通过虚实融合技术,搭建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重构实践教学模式,为中医药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
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恒点以“硬件+软件+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凭借兼容常规应用与虚拟仿真教学的适配性、沉浸式交互与高精度模拟能力的品质,为校方升级传统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技术载体。
-
恒点成功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为深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探讨如何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高质量实践育人,恒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的支持下,联合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3月15—16日在南京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改革与创新
恒点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为核心内容,采用“虚拟现实+互联网”的教学手段,完整地还原了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场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新能源汽车为当前国家推行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最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团队。
-
案例分享 | 智能掘进工作面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中国矿业大学遵循“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原则,共同开发《智能掘进工作面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学习掌握真实煤矿智能掘进工作面工作环境、设备、配套方式、安全操作流程、关键结构组成及功能等。增强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实训,破解矿业人才培养难题
虚拟仿真技术为高校矿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破解实践机会不足、高风险操作难以模拟、教学成本高昂等难题。通过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虚拟仿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矿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将在矿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大规模设备更新|MR智能互动沙盘赋能实训教育未来
在传统的实验或实训中,大量物理设备的投入、大量实验材料的消耗必不可少,教学过程也难以重复、复制、共享。MR智能互动沙盘是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开发的一款教育实训设备。它结合光学空间定位技术,通过虚实融合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高度仿真的多学科协作训练环境。
-
传染病预防虚拟仿真实训的创新突破
在公共卫生教育领域,传染病预防教育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也包括培养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恒点开发了“传染病预防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突出以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资源不均等问题。
-
大规模设备更新 | MR大空间协同系统重塑未来教育与实训生态
MR大空间协同系统结合混合现实技术,可实现多人协作,带来沉浸式体验。以此技术为基础的MR多人大空间训练平台能够为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提供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接近实战的训练体验,借助先进的定位跟踪技术,支持多人在同一空间内自由互动,如操作装备、搬运物资等,增强训练的沉浸感和真实感,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训练效果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