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风险智能预警与应对虚拟仿真实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将“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思政元素内化为学生国际化视野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践行互利共赢发展理念,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战略机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与关键支撑,同时工程项目投资也是我国企业发挥建设强国优势、扩大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以及贸易战等事件,致使国际工程市场面临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基建市场短期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国际工程的国别风险日益突出,体现在政府更迭、恐怖主义蔓延、传统安全风险及投资环境不佳、通货膨胀和汇率风险居高不下等方面。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国际工程成功的关键。聚焦风险管理展开国际工程管理实验,不仅是专业的核心要求,也能够培养学生化危机为契机的“居安思危”意识,使学生理解国际复杂形势以及中国建造走出去的挑战,树立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本实验通过在风险管理全过程中内置目标与评分点,进行“过程”实时跟踪与系统智能打分,从而发挥机器评价的智能化、动态性优势,获得客观评价。同时,设置多风险识别、多方案比选等环节,使学生能够不断优化实验方案,渐进式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步设计了“结果”与“能力”分异性的评分规则,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学习成效。“过程”“结果”“能力”兼顾型评价体系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反复实验功能的设计能将考核情况即时动态提供给学生,通过牵引机制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改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本阶段共计三个实验模块,包括:
实验目的:掌握影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因素及其特点,了解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计算模型及原理,熟悉国际工程风险应对措施。
实验过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炼油厂EPC项目案例,让学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应对”三个递进式的风险智能管理模块的实验操作,开展一系列探索研究与工程管理实践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结果:通过多方案比选选择该项目的最佳风险应对方案。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与房地产系开设的国家首批一流线上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工程合同管理》,以及《工程管理概论》《工程项目管理》等。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之前所需掌握的主要知识结构包括: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要求学生初步了解风险识别、评价与预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