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板材的缺陷识别与优选排样

负责人:刘英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查看项目
南京林业大学 实木板材的缺陷识别与优选排样

实木板材的缺陷识别与优选排样虚拟仿真实验是科研反哺教学的成功案例,来源于近十年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科研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和软件著作权3件。该实验极大地丰富了《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课程内涵,涉及《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最优控制》等多门课程相关知识。

南京林业大学 实木板材的缺陷识别与优选排样

南京林业大学

实验简介

实木板材的缺陷识别与优选排样虚拟仿真实验是科研反哺教学的成功案例,来源于近十年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科研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和软件著作权3件。该实验极大地丰富了《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课程内涵,涉及《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最优控制》等多门课程相关知识。实验总体框架设计包括认知模块、木材缺陷定位与分类和优选排样3大环节,需要2个学时,旨在按照虚实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采用激励探究式、任务驱动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参加虚拟仿真实验,了解实木板材的缺陷智能识别与优选加工生产线,掌握对实木板材缺陷智能识别与优选排样的设计能力、创新开发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面向现代农林装备及自动化、具有智能制造理念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设计原则

本实验项目瞄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兼具深度与广度,充分利用最新的虚拟仿真技术的高仿真特性、交互特性,从对工业机器人、电机、加工设备、实木板材缺陷等基础认知到图像预处理、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选的高阶仿真,各实验环境的设计与实施都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使其熟悉工业现场环境,提高对板材缺陷识别与优选排样的设计能力、创新开发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坚持“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通过实验测试等手段提取实物系统参数建立其仿真模型,结合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系统进行更为深入的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层层递进的4个实验环节,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深入融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将理论知识向教学实践逐步转化,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相互融合。利用实验各个环节和步骤的结果,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有效结合,全面评价学生能力的达成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调整实验项目的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达成。

实验要求

(1)专业与年级要求    

本课程开设专业为自动化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为了提高自动化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进行实木板材的缺陷识别与优选排样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该项综合实验,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有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缺陷识别与优选排样主要环节参数设计,获得较好的木材出材率,进而实现板材拼接最大桌面。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要求:    掌握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自动化加工工程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等相关知识。完成《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最优控制》等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且对实木板材的缺陷识别与优选排样的环节和设备类型有基本的了解。应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创新设计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木板材的缺陷识别与优选排样有综合认知和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

虚拟仿真实验木材缺陷识别虚拟仿真实验优选排样虚拟仿真实验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其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基于现实参数构建高精度3D发酵罐模型,还原工业级操作界面,动态模拟菌丝增殖、多糖合成等微观过程,实现“透视级”教学体验。学生可零风险完成高压灭菌、参数调节等操作。

  • 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虚实融合新实践

    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虚实融合新实践

    恒点与校方共建的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模式。围绕中草药生产关键步骤,利用虚拟仿真实现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与考核评估协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内置VR/AR场景和多模式学习功能,支持双平台接入,借助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实时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变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还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人才。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

    传统中医药实践教育长期受困于设备成本高昂、操作风险大及产学脱节等瓶颈,难以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需求。恒点通过虚实融合技术,搭建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重构实践教学模式,为中医药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 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恒点以“硬件+软件+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凭借兼容常规应用与虚拟仿真教学的适配性、沉浸式交互与高精度模拟能力的品质,为校方升级传统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技术载体。

  • 恒点成功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恒点成功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为深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探讨如何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高质量实践育人,恒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的支持下,联合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3月15—16日在南京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改革与创新

    恒点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为核心内容,采用“虚拟现实+互联网”的教学手段,完整地还原了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场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新能源汽车为当前国家推行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最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团队。

  • 案例分享 | 智能掘进工作面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智能掘进工作面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中国矿业大学遵循“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原则,共同开发《智能掘进工作面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学习掌握真实煤矿智能掘进工作面工作环境、设备、配套方式、安全操作流程、关键结构组成及功能等。增强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实训,破解矿业人才培养难题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实训,破解矿业人才培养难题

    虚拟仿真技术为高校矿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破解实践机会不足、高风险操作难以模拟、教学成本高昂等难题。通过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虚拟仿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矿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将在矿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传染病预防虚拟仿真实训的创新突破

    传染病预防虚拟仿真实训的创新突破

    在公共卫生教育领域,传染病预防教育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也包括培养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恒点开发了“传染病预防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突出以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资源不均等问题。

  • 大规模设备更新 | MR大空间协同系统重塑未来教育与实训生态

    大规模设备更新 | MR大空间协同系统重塑未来教育与实训生态

    MR大空间协同系统结合混合现实技术,可实现多人协作,带来沉浸式体验。以此技术为基础的MR多人大空间训练平台能够为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提供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接近实战的训练体验,借助先进的定位跟踪技术,支持多人在同一空间内自由互动,如操作装备、搬运物资等,增强训练的沉浸感和真实感,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训练效果和实践能力。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