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理会计的制造企业运营优化虚拟仿真实验
申报年份:2019年
申报类别: 经管类
所属学校:南通大学
项目负责人:沈小燕
实验设计层次:综合设计型
习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财务部长提出管理会计能提高管理水平,助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相对即将被淘汰的新技术取代的传统记账会计,管理会计是提升经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是会计最核心的教程和改革趋势。在这个强烈的改革趋势下,但是高校无法将企业搬进课堂,企业也不会拿财务决策来供学生们学习,加上财务决策不可逆,带着上述重重困难,南通大学来到了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点)。针对上述困难和国家战略要求,恒点认为有必要通过虚拟仿真来进行会计实践教学。
根据老师给的资料,设定了框架,实验共分为3个环节:
(1)运营认知及准备
(2)运营优化
(3)运营结果反馈
其中环节2为整个实验的核心环节。为完成实验,并设计了知识角,进行管理会计知识的准备和提升,强化自身财务分析能力。在第一个环节中,主要是通过两个步骤,让学生认知企业和实验目标。步骤1:运营认知,学生基于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分析的方法对制造企业的初始环境,业务和财务情况进行认知和分析,为后面运营优化实验做好准备和铺垫。步骤2确认优化目标,该步骤老师扮演董事会角色,通过教师端预先设置不同难度的实验目标和数据,学生确认目标后,思考相应的运营优化方案,学习预算管理知识,合理的分配企业资源。
环节2,运营优化,本环节作为核心环节,将分为3个子环节,分别是:
1、风险控制
2、收益提升
3、成本控制
作为整个实验的核心环节,风险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知识板块。核心环节2子环节1“风险控制”在首个核心环节控制优化中,设计了3种风险控制方式。同时在厂区设备巡检安全优化,学生可以切换角色,即作为总工程师对厂区进行巡检,细化对企业的环境,流程的了解,探究式的发现安全隐患,又可以扮演财务总监决策通过何种方式降低安全风险。如设备应修理,更换还是升级。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学习风险管理知识。了解在制造企业造成安全风险的原因。学生对企业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后,依据评估结果和政策规定,测算合适的保险方案,学生字进一步思考企业风险的同时,学习风险评估方法和相应的政策法规。最后,企业发生了安全事故,学生在提示下考虑是否升级全自动安全控制系统,该系统非常昂贵,如果升级会挤压经营资金,如果不升级又有安全隐患,让学生面临“风险&成本”的决策矛盾。学习掌握风险-成本均衡理论,同时警示学生,安全是企业运营的基础。
核心环节2子环节2“收益提升”
在生产线效能优化上,学生观察现有手工生产线生产流程,调取财务资料,比较多种生产线,将不同的数据代入到测算中,根据数据变动的财务图形,测算是否升级生产线,生产线应该如何更新进而提高效能优化效益。在销售价格优化上,采用对比法测算合理的销售价格,获得更高的销售收益,当学生了解到企业制定价格的影响因素生产的商品在定价方面不能过高,否则会丧失客户,低定价格这样会带来亏损。让学生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核心环节2子环节3“成本控制优化”
设计了4种成本优化方式,人力成本优化,在人力成本上学生要考虑员工情感,社会责任等,让学生站在高层上面去思考,抉择是让闲置的人“下岗”还是承担成本保留。产品成本,以产品原料优化,在历史报价和数据模拟了期货报价图,学生需要观测图形,预测未来趋势,决策产品的原料的采购时机,价格和数量,从而最小化产品成本采购。筹资成本优化,学生可通过向银行贷款,获得适量的资金,保证企业的运营,但是学院需要在许多银行当款方案中测算最优方案。最小化借款成本,学生可以学到筹资管理知识,思考如何通过负债这把双刃剑,把控企业财务风险。投资成本优化,通过对比法,将设备数据输入到决策表中,如果该设备是该修还是该买新的,是租还是买,是全款还是分期。又是有一个艰难的抉择。
最后在环节3,运营反馈结果上面,通过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呈现收益优化、成本控制、风险控制、企业增长,4大指标,和12个小指标,形成报告,自动评分和排名。风险指标是核心,不容易一点差错。用意在重申实验设计的初衷。企业的风险和安全投入是红线。
本项目,基于管理会计的制造企业进行运营优化虚拟仿真实验,仿真了一家初始运营并不理想的化工制造业,为什么特别选择“化工制造”,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在操作失误后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而进行警示教育。恒点虚拟仿真课件策划、方案设计、场景建模、程序研发、在线开放优化保障等环节都提供了关键的重要技术支持,在教育事业上,又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助力医学影像教育迈向新高度,让人才培养没有差距
从X光、CT到 MRI、超声等,精准的医学影像诊断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影像设备资源有限且昂贵,学生实操机会不足;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恒点通过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凭借丰富的资源、个性化学习模式与沉浸式实践体验,为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活力。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案例分享 | 电力市场交易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电力市场交易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恒点推出的电力市场交易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能够在低风险、高效率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直观感受电力市场交易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该实验平台以实际电力市场交易为蓝本,高度还原了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发布、市场申报、市场出清、结果发布等。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扮演发电商和售电商的角色,进行虚拟报价操作,体验真实的市场交易过程。
-
破解“双碳”人才培养困局,虚拟仿真重塑能源交易教育
真实能源交易涉及电网实时调度、碳配额拍卖、绿证跨境结算等敏感操作,书本交易无法接触实时变化的数据。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着手解决现有能源交易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虚拟仿真实验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从单点知识到系统决策的全场景覆盖,以模拟的行业真实应用场景复刻实操细节,支持通过数据调整交易策略,在实践中理解能源市场的机制原理,强化理论、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深化对跨界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虚拟仿真赋能高校新文科专业:变革与突破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文科建设成为高校文科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正逐渐在高校新文科专业中崭露头角,为解决传统文科学习中的痛点提供了新的途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通过VR、AR、MR等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为文科教学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绘画教育,开启传统艺术数字化传承新模式
传统绘画教育受制于“名师资源稀缺”“材料损耗高昂”“技法可视化不足”等因素,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破解传统教学中“高成本临摹”“名师资源不均”等难题,为院校打造“零损耗、全场景、可溯源”的数字化教学体系。虚拟仿真能够复现名家真迹的笔法轨迹与墨色变化,模拟不同画派的手法,实现透视、回溯、跨时空临摹等途径,化解教学资源不足、技法动态演示不足问题,降低教学和试错成本。
-
虚拟仿真如何点亮教育数字化未来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职业教育正从“3C”(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迈向“3I”(国际化、智能化、集成化)。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和高效的学习体验。恒点以其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和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成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动者,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
航天探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以数字化开启宇宙探索之旅
航天探测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恒点创新地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航天探测人才培养,以技术突破传统教育的瓶颈,为一流航天人才团队建设添砖加瓦。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训课程可以高度还原航天探测场景,学生可沉浸式体验航天任务全过程,直观了解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参与虚拟任务,能学习项目设计与数据采集分析。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航天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
医学护理虚拟仿真:打破教学瓶颈,提升实践技能
护理虚拟仿真实训是数字化护理实训教学的重要载体,依托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和VR\MR\AR等技术,精准模拟真实的的医疗护理场景和情境,从而打破传统护理教育的局限性,为学生打造高度仿真的护理专业实践环境。恒点建设的护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结合护理专业XR数字融合工作站、护理专业3D—LED交互显示系统、护理专业MR智能互动沙盘等虚拟仿真设备,能够高度还原真实的临床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