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 海底科学观测网组网观测虚拟仿真实验
出现于21世纪初的海底观测网被认为是继地面与海面观测、遥感遥测后人类建立的第三种观测平台,标志着海洋探索方式的变革。它利用海底光电缆和无线声通信,将安装在海底固定、移动平台上的各种观测仪器与陆基信息设备互联,具备水下大功率远程充裕电能供给、海量双向数据传输能力,可实现全天候、长期、连续、实时的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海洋观测。
海底观测网为人类在海底装上了“眼睛”,标志着全球海洋探索方式的变革。发达国家纷纷布局海底长期观测系统,将其作为新一代海洋科学的制高点之一。
背景与痛点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海底长期组网观测技术是关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灾害预警预报、能源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这就对我国培养具备自主创新实践能力的海底观测网组网观测技术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海底观测网在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机械、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海洋技术,根据科学观测需求建设的海底科学观测网还需要应用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多种海洋科学知识,具有综合性强、复杂度高的跨学科特点,开展原理实验的难度大;且实施运行场景为广袤的海洋,内部组网观测过程不可见,真实实验成本高昂,因此,传统教学方式学生难以理解,应用虚拟仿真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十分必要。
解决方案:原则与方针
为形象生动地传授海底科学观测网组网观测新知识,遵循“学生为本-循序渐进-容错优化-科教融合”的设计原则,恒点与上海同济大学联合开发了海底科学观测网组网观测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基于三维虚拟仿真技术,依据《海洋技术导论》课程大纲和关键知识点建立了多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真实还原了由海面到海底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交互性的实验场景,身临其境地通过“沉浸式”交互式操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实验。
实验使学生逐步完成“基础认知、分析设计、应用探索”三个层面的实验,循序渐进地开展“基本原理知识学习、设计分析能力训练、创新工程思维培养”的实践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理论设计、仿真验证、反复优化的工程设计思维,以及设计计算、实践操作和工程应用的能力。
解决方案:设计亮点
在观测网基本组成认知环节:帮助学生认知岸基站、主干网系统、终端观测系统、监控与数据中心等关键组网单元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观测网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知识。
在观测平台设计集成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风、浪、流等环境载荷对于坐底、潜标和浮标观测平台作用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海洋环境载荷对观测平台结构设计影响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建立从“结构组件”到“系统设计”的整体思维,构筑根据不同观测需求开展设计的基础。
在组网观测技术应用实验环节:通过设计缺氧和藻华观测任务,引导学生开展终端观测系统配置、组网拓扑设计、海光缆选型和施工以及数据管理工作,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结合海底科学观测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课程思政教育基地的实体支撑,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以及投身“海洋强国”建设的情怀和使命感。
结语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海底长期组网观测技术是关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灾害预警预报、能源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
本实验充分利用团队所掌握的国际上最新的海底观测网组网观测相关知识,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在传授海底观测网组网观测新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投身海洋强国建设的情怀和使命感。
相关推荐
-
时尚穿越千年,虚拟仿真技术助力古代服饰艺术重现真容
在数字化时代,虚拟仿真实验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引擎。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学习历史的方式,更开启了一扇通往创新和实践的大门。让我们的学生,在虚拟仿真的世界里,探索、创造,最终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的设计师。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恒点助力江苏职业院校机电类(含智能制造)专业教师能力提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5G和卫星通讯等信息科技飞速发展,数字化与智能化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中普及,特别是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生态。
-
案例分享|虚拟仿真:引领企业变革期薪酬方案设计的未来
随着企业变革,传统薪酬设计难以满足需求。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解决实施难、局限性、成本高、不可逆性和主观性问题,为学生提供实操平台,培养思维、创新和合作能力。
-
民以食为天,虚拟仿真为食品工程教学打开教学新天地
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虚拟仿真实验将在食品科技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引领食品科技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
案例分享 | 海底科学观测网组网观测虚拟仿真实验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海底长期组网观测技术是关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灾害预警预报、能源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
-
案例分享|沙生植物生理学参数测定及水分管理的虚拟仿真实验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宝贵的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样的教育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
大规模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实训助力复合型海洋人才培养
虚拟仿真实训以其虚实结合、实践教学、高安全性等优势,护航现代涉海专业实训安全,同时还符合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点的新质生产力要求,正逐渐成为海洋类高等院校的新宠。
-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赋能海洋新质生产力跃升
在由恒点支持建设的河海大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对实验课的兴趣和热情,打破了传统海洋工程教学中实验空间、大型设备的制约,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成为高校培养海洋工程人才的新引擎。
-
虚拟仿真 助高校实训不惧高温“烤”验
展望未来,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成熟,我们可以更好地在两种实操环境中进行切换与互动,这对于高危环境、恶劣条件下顺利、安全开展实操、实践,提升劳动保护能力与安全作业水平,都有着革命性的重大意义
-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虚拟仿真技术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中华文明也强调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国各涉农部门也向来强调应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