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虚拟仿真在教学中变得触手可及
——恒点智慧教学解决方案之一
疫情期间,很多高校借助“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等国家平台的虚拟实验资源,解决了学生实习的问题。教育部从2013年启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到2017年发布《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函〔2017〕4号),启动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升级和资源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各高校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也非常重视,结合各自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投入,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建设工作。
VR、AR、MR,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智慧教室、智慧教学……近几年这些热词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思想的冲击,教育创新、教学改革也便有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将技术与教育很好结合,切实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年也产出了不少成果。
《飞机大部件装配虚拟仿真实验》
-航空航天类-
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
-艺术学类-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航空航天类-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虚拟仿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金属高压铸造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
-材料类-
智能电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
-能源动力类-
诉讼中文件真伪的司法鉴定虚拟仿真实验
-法学类-
基于管理会计的制造企业运营优化虚拟仿真实验
-经济管理类-
作为教改主体的教师,一直是走在实践前沿的人。教师的主体性,往往决定了成果的价值。也就是说,教师对新技术的认知、对教学的思考、所掌握技术的能力、教育理念的水平等直接影响到了成果的质量。多数情况下,教师是通过自己撰写脚本,找专业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形式,实现虚拟仿真教学课件的制作。耗费精力用来跟制作公司交流,并投入大量资金不说,教师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的角色也不像在课堂教学中那样对教学资料的准备有主动性。任何教学细节或实验内容的调整都需要更多投入才能完成。
另一方面,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件也使部分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是否要投入那么大精力去设计,投入以后还能带来哪些延续价值,使很多教师的主动性受限。激励教师主动进行教改教研,使创新成果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学校管理工作者始终思考的问题。
让虚拟仿真不再“虚高”,使虚拟仿真教学真正融合进日常教学活动,使虚拟仿真教学课件成为像PPT一样容易上手的教学工具,甚至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真正做到无缝衔接,实现借助智能技术的智慧教育,南京恒点一直在探索,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2018年恒点协助高校建设的虚拟仿真项目,江苏省通过率高达90%,即使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家级项目,评审通过率依然也高达70%。2019年我们的省级通过率72%,国家级的评审通过率更是高达95%。其中,恒点承建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机大部件装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还在2019年4月教育部主办的“中国慕课大会”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介绍。
《飞机大部件装配虚拟仿真实验》
慕课大会演示
即使具备国内一流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制作团队,恒点公司仍把视野放在协助学校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长期建设和智慧教育改革上。降低制作成本,使虚拟仿真课件制作成为教师日常实验教学的一部分,融入到智慧教学过程之中,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019年,公司研制出虚拟仿真课件编辑器,像PPT一样易用、直观,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作课件,应用于实验教学。
采用编辑工具教师自主制作课件,省去了与技术人员交流的时间成本,以及在交流过程中的信息损耗,同时也为学校节省了开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虚拟仿真不再单纯是实验教学的手段,而可以成为智慧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常态化,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需要学校研发出既与学科专业需求相匹配,又切实解决实验教学问题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需要既不断改进实验教学环节、内容或方法,使其与时俱进、与学科发展俱进,又不给教师带来更多事务性负担;需要既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又使教师通过教学相长提升教学水平。这都是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的企业始终关注和专注的课题。
恒点两种服务模式:
1.学校购买虚拟仿真教学课件编辑器。公司提供教师培训,以优惠价格协助学校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服务。
2.学校定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或一流课程。公司以优惠价格(或免费)提供虚拟仿真教学课件编辑器,为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长期开展创造条件。
相关推荐
-
打破癌症诊断教学困局,虚拟仿真实现临床实战常态化教学
在医学院校和职业卫生类院校的课堂上,癌症诊断教学长期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恒点通过情景化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将虚拟现实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癌症诊断全流程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实现真实临床场景的“无风险复刻”。通过虚拟仿真,学生可以在安全环境中反复试错,培养临床决策能力,打破了临床实践机会不足的瓶颈,为医学教育提供完善的虚拟临床解决方案。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开启数字文旅实践教学新篇章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当下,“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正深刻变革数字文旅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为实训教学注入新动力。针对职业院校在应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要点,结合传统文旅产业的实训痛点,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数字文旅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打造专属于数字文旅职业教育的“人工智能+虚拟仿真”解决方案,构建虚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关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经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特组织开展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征集工作。面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征集并遴选一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实训,破解矿业人才培养难题
虚拟仿真技术为高校矿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破解实践机会不足、高风险操作难以模拟、教学成本高昂等难题。通过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虚拟仿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矿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将在矿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大规模设备更新|MR智能互动沙盘赋能实训教育未来
在传统的实验或实训中,大量物理设备的投入、大量实验材料的消耗必不可少,教学过程也难以重复、复制、共享。MR智能互动沙盘是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开发的一款教育实训设备。它结合光学空间定位技术,通过虚实融合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高度仿真的多学科协作训练环境。
-
大规模设备更新 | MR大空间协同系统重塑未来教育与实训生态
MR大空间协同系统结合混合现实技术,可实现多人协作,带来沉浸式体验。以此技术为基础的MR多人大空间训练平台能够为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提供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接近实战的训练体验,借助先进的定位跟踪技术,支持多人在同一空间内自由互动,如操作装备、搬运物资等,增强训练的沉浸感和真实感,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训练效果和实践能力。